澄澈透明的蓝天,白云在悠悠打转。“芋浪”飘香,桉树成群而立,飞鸟一掠而过。博袍村的美景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7月1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赴博袍村国情社情观察团来到雷州企水镇博袍村进行了社会调研。
家境衰落 不忘照顾儿孙之心
在这个炎炎夏日,这位61岁的老人在客厅里照顾着到处乱跑的小孩,疲倦的眼神里透露出丝丝坚强的希望之光。
邓妃光,男,湛江雷州市企水镇博袍村人,退伍老兵,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浴血奋战过。自从退伍后,返乡务农。由于身有疾病,不能剧烈运动,故在家照顾小孩。
“返乡后长期务农致使邓妃光面容黝黑,曾经高大的身形如今已日益消瘦,繁琐的家事已使他逐渐憔悴,但是眼神里充满着的是坚毅。”这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赴博袍村国情社情观察团对邓妃光的第一印象。
“退伍后我就选择了务农,但是务农收入并不高。生活虽然过得有点艰辛,但是我总得活下去啊,这些儿孙还是要我来照顾的。”早晨的阳光从大门里照耀进来,照在邓妃光的脸上,疲倦的面容却显露出不言放弃的笑容。
忽然,一个小孩在上蹿下跳,不一会儿爬到凳子上,摇摇欲坠,邓妃光立马抱住孩子,以免孩子摔下来。听到门外的一个小孩又哇哇直哭,又拿了纸巾去擦小孩的眼泪。观察团的一个成员不禁心塞,感慨着:“看到这个场面我真的很想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家人是怎样照顾我的。”
生死嘱托 30多年守护
“我当时就是抱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心去参了军,我觉得这是一种义务,家里人也支持我,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入伍了。”邓妃光回忆道。1976年12月,年仅20岁的邓妃光高中毕业后就入伍了。1979年2月17日,这是他踏上战场前线的第一天,也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
“距离前线200米,耳边是轰隆隆的炮响,我的一个同乡战友在战争打响不到五分钟后就中枪了,胸口中枪的血流到了脚边,我当时看到是同乡,脑子一片空白,一个紧张把绷带包扎到了脚边,后来才发现是胸口中枪。”讲到这里,邓妃光手抹眼泪,说他当时眼睁睁的看着战友死去,抱着战友的身体嚎啕大哭起来。战友临死前留下嘱托,战争结束后一定要回去照顾他的老母亲。邓妃光点头答应。
时至今日30多年,邓妃光每年清明节都跑到广西去祭奠死去的战友,同时履行承诺,去看望战友的老母亲,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30多年来,他一直“守护”着战友的坟墓以及战友的老母亲。
扶贫政策好 莫不喜笑颜开
邓妃光坦言,虽然读过高中,但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原因没有真正学到足够的知识。对于自家脱贫他有一定的想法,而且随着扶贫政策的推进,他就更有干劲了。
由于家是贫困户,而且孙子较多,读书的也多,加之15年前邓妃光的母亲大病一场,住院的开销格外大,后又治疗无效去世了,所以邓妃光的家庭经济拮据。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以及驻村干部李书记、村两委干部的大力支持下,邓妃光的家庭成了低保户,享受了一些扶贫政策的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
由于博袍村村民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扶贫政策,更不清楚“一村一产业”的目的,所以村干部们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邓妃光发挥出了退伍军人应有的素质,每次村里面开会的时候都踊跃发言,给村民讲扶贫政策的好。在邓妃光的带动下,村民们逐渐了解了扶贫政策的好,村干部们的工作也得以顺利进展。对于这点,邓妃光说:“以前我穷怕了,现在得益于扶贫政策,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我看到一些村民还很穷又不理解扶贫政策,我心里着急,我觉得我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支持一村一产业,也就是村子里的芋头基地,我相信大家可以一起脱贫致富。”
时钟滴答滴答的响着,邓妃光的家也悄然焕发着生机,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的家庭会愈来愈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