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报7月18日电(通讯员冉昕怡 代梓蓉)为进一步寻找红色足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近距离感受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伟大革命精神,激励青年学生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2022年7月10日上午7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追寻红色足迹,用爱筑梦‘童’心”实践团走进垫江县太平镇永庆村,聆听老人讲述过往峥嵘岁月,接受革命思想洗礼,艰苦奋斗前半生,晚年静望东方红。
传承入党初心,赓续红色血脉。
陈云碧同志今年已经78岁了,1944年出身于垫江县,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工作积极,于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46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今仍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得知实践团要来拜访时,陈奶奶早早便在家门口等候,十分热情地招待着实践团成员们。
访谈开始,陈奶奶介绍了她现在的日常生活,采访人陶雅亿问道:“陈奶奶,您什么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呢?”听到这个问题,陈奶奶情绪有点激动,带着些许的乡音动情地讲述道:“我是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谈到现在的生活,陈奶奶不禁感叹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和我们现在的强国富民,紧接着陶雅亿同学又问道:“陈奶奶,您是一名46年党龄的老党员,那您当时是为什么想入党吗?”陈奶奶用朴实亲切的话回答道:“当初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我坚定的相信共产主义,那是我理想中的社会,人人生活安逸,社会和谐,按需分配,没有贫富差距。我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平时喜欢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我总觉得这样还不够,我需要加入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那些人。其实说的简单点,我也就是想给国家做点微薄的贡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我的人生价值。”
在采访完陈奶奶之后,紧接着采访了成善清同志,他出身于1941年,在196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逐渐了解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努力学习,做国家的栋梁。采访人陶雅亿问了成爷爷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成爷爷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有说不完的话:“我现在领上了养老保险,住院看病有医疗保险,居住条件、出行条件都越来越好!我也愿在有生之年,用笔墨记录幸福美好新生活!”
实践锤炼党性修养,青春助力美丽乡村。
在采访和了解了老党员的红色故事后,实践团成员也想为老党员的生活出一份力,分别拿起了锄头、除草机、推车来到了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共同劳作。不仅把红色基因播种在了田间地头,更是把红色基因播种在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头。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的关系,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更让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了群众生活,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实践团成员们组队走进田间,参与农耕劳作,体会粮食耕种的来之不易,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出色完成了除草、锄地等任务。同时各位实践团成员积极帮助各位村民打扫卫生,完成各种家务劳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领悟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只有一心向党、勇担重任,才能争取再创中国下一个百年辉煌!实施生态美镇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加大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激发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潜力,让乡村既美丽又经济,实现农村有景可看、农民有活可干、农业有钱可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美学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含绿量”和“含金量”。
走在乡间的田野上,老觉员的话依旧萦绕在耳旁,是坚定的信念,是崇高的精神,是执著的追求,是党的光辉,在一次次党性的洗礼和升华后,也必将踏上这条伟大征程,奋斗一生。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未来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把长期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一种责任,把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思考,觉性修养,实践锻炼,时刻以一名觉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争取早日加入光荣的党组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9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