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号召,武汉东湖学院筑梦经纪人实践队来到了神龙架松柏镇进行了非遗保护和宣传活动,在这次非遗文化活动中,我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了解到非遗文化,同时也是一次相当难忘的经历,在与非遗文化继承者们的精神交流以及亲自参与其中,感悟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理念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国际潮流,并取得巨大成绩。伴随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中国学界也针对这一热点现象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究,研究的深入逐渐引发了对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传统学科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厘清其与这些学科(特别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之间的关系,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归属、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非遗文化活动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中以采访为主:
一采访非遗文化“堂坊叠绣”继承人——杨钿老师
在见到双面刺绣的华美都使我们叹为观止,当听到杨钿老师说,四大名绣一般是一到两层,但是叠绣,它叠加的层数多一些,从一层叠加到七层时,从而使刺绣立体饱满,我们都大为惊叹。“堂纺叠绣”是源于晚清时期,杨氏家族由江西迁徙到湖北神农架。他们将“湘绣”工艺带进深山,并融入四大名绣的刺绣技巧和图案元素,从而形成了独具匠心的神农架民间叠绣。正是这种结合与地域文化的碰撞,造就了我们的“堂坊叠绣”。
二采访道地药材公司有关人员
在采访之前,众所周知“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优质的中药药材的代名词,道地药材公司本着打造优质中药药材的初心,这么多年始终如一,在采访道地药材公司人员时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中药的清香,她给我们分享道地药材的筛选制作流程等复杂工序,才有了“道地药材”。为我们的中医继承好的医术要和好的药材搭配,才能将中医发挥到极致,对症下药,为中医创下佳话。
三采访非遗文化“打火炮”继承人——刘玉林
我们采访到了“打火炮”省级传承人——刘玉林。神农架“打火炮”这一音乐艺术形式,是融合了地方乐器与民俗文化,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文脉气息。
在与刘玉林先生交谈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对“打火炮”浓厚的兴趣,据悉,他从11岁便开始了学习“打火炮”许多人因为苦累而半途而废,二刘玉林先生却不以为然,在利用唢呐、鼓、镲、马锣、大锣等民俗乐器的合奏时,发出的高亢曲调与动感节奏,他享受与听众都沉浸在欢愉的气氛当中的乐趣,并且带来听觉与身心的放松,这也是地方风俗特有的音乐形式。他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啊。刘玉林先生这种从一而终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更加坚信“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四和小朋友一起学习皮影戏的制作
这是我认为最有参与非遗文化的一项,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皮影戏,并参与制作,通过DIY涂鸦皮影戏,我一手残党都玩的不亦乐乎,虽没有传统的工序复杂,也没传统制作的那么精美,但是在制作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对于这类非遗文化体验,可以让我们以及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认识到非遗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我认为这类项目是值得推广的。
五总结
在通过以上非遗文化活动的参与,无论是“堂坊叠绣”的精美,还是“打火炮”的余音绕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地方风俗结合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
虽然我们的非遗文化如此丰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用冰冷的高科技机器,追求高效率的快餐文化,代替传统工艺。以及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许许多多非遗文化出现“失传”危机。我们的非遗文化继承人普遍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他们顶着巨大压力,依然坚持着传承我们的非遗文化,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我们应当深入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而不是快餐式的囫囵吞枣,不仅仅让我们的非遗文化后继有人,更应让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8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