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5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南平市建瓯市“党史学习教育团”实践团在南平市建瓯市以“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实践队正式开启“党史学习”实践之旅。实践队员在林大辉老师的主持下召开队内会议,积极讨论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事宜,林大辉老师着重强调了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会议结束后,实践队前往小松镇知青林场参观学习。知青林场由知青博物馆、知青大礼堂和知青酒店三部分组成,主要展示了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知青下乡的过程以及老知青追忆往昔和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的生活图景。“一群青春阳光,风华正茂的青春小伙伴们,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下,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从省城、县城的四面八方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正是这些热血青年,以满腔的青春热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创立了带有特定历史条件特征的‘知青文化’。”在知青博物馆相关人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知青”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黄华山公园,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党史故事。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如今的国泰民安。队员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读烈士纪念碑碑文,重温党史上一页页雄伟篇章。随后,队员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前深情瞻仰,敬献鲜花,行鞠躬礼,向革命烈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队员们来到烈士事迹陈列馆,在工作人员讲解下,队员们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悟到革命先辈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该陈列馆中有一位为追击嫌犯而英勇牺牲的警官。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存在着为了人民奋不顾身的烈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陈列馆里还介绍了“阳泽十三烈士”,这些烈士为了革命,背井离乡,来到建瓯参加革命,在他乡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了解了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后,敬佩之心在队员们心中油然而生。
为了更加深刻学习建瓯的发展历史,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习非遗文化,7月13日实践队动身前往光饼制作工坊,亲身体验建瓯光饼的制作过程。建瓯光饼,是建瓯的特色小吃之一,也与明代抗倭名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践队队员们一到达工坊,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制作光饼的学习中,从揉面、做馅、做饼及焙饼,每一个工序队员们都聚精会神地学习。在体验完光饼的制作过程之后,实践队在工坊旁边努力吆喝,帮助店主售卖光饼。在此过程中,队员们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为贯彻“三下乡”实践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实践队员们前往建瓯西站进行志愿服务,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实践队员们在志愿服务中收到了游客们的赞扬,也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建瓯是闽北革命斗争的重要根据地,实践第四天,实践队前往中共闽北临委旧址参观学习。中共闽北临委旧址位于建瓯市五通巷内,这里也是建瓯著名革命烈士刘葆彝同志的故居。刘葆彝烈士的外孙女沙无泞女士带领实践队参观了纪念馆,并向队员们一一讲解中共闽北临委旧址背后的历史以及刘葆彝烈士的革命事迹。
为了更好地学习闽北革命历史以及刘葆彝同志的事迹,参观完纪念馆后,在征得沙无泞女士同意的前提下,队员们和沙女士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在与沙女士的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这座故居本是沙女士的外婆留给她的遗产,但沙女士为了保留革命圣地,教育后人,决定将房屋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沙无泞女士告诉队员们她已经在这里义务讲解了36年。“我是烈士的后代,我的外公是为国家牺牲的,讲述烈士事迹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沙无泞女士如是说。沙无泞女士对队员们给予了殷切期望:“你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以我外公还有许多因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为榜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实践队将会带着“前浪”的期望,继续发扬红色传统、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
最后一天,实践队召开总结会议,一起交流了此次“三下乡”实践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实践成果。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对党的革命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红色”的种子不知不觉在队员们的心中埋下,慢慢地生根发芽。
虽然“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队员们对红色足迹的追寻才刚刚开始,红色血脉将在我们这一代赓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2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