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斗门海鲈之乡——昭信村 GDOU新农发展实践队
通讯员:杜柯磊、杨欣欣、朱晋腾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7月11,GDOU新农发展实践队探访了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的“海鲈之乡”——昭信村,在吴郁光吴主任的带领下,小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昭信村五千余亩的鱼塘、鱼类养殖场、加工场。
“要想富,先修路。”一路走来,队员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秀美的风景,还感受到了四通八达、平坦宽敞的交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便利。当地村民纷纷表示,现在路越来越好走了,给他们跑交通运输的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七月骄阳似火,但各个鱼鲜工厂仍在马不停蹄的工作着。“我们村可是有着国家级的农产品荣誉证书,全中国七成的海鲈都是从斗门镇产出的,村民们依靠着海鲈产业从八十年代的贫穷走向了现在户户小康!”,一边给我们介绍着,吴主任一边骄傲地说道。
从早上五点开始,数以万斤的海鲈就开始被收网运到工厂加工,村民们不停的装车,卸车。一位村民说,从打捞上岸到冷藏发车,其中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海鲈的品质,最大程度保存我们海鲈的鲜美”。
随着我们继续深入的了解,如今昭信村的海鲈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善,从每家每户分配承包鱼塘养殖,到鱼类生鲜加工售卖,甚至高端的真空鱼类切片保存,村里都有成熟的管理模式与销售手段。根据吴主任介绍,从九十年代的依靠村民一筐一筐载着鱼到市集售卖,到如今依靠冷链车远售山东、青岛、上海等,这其中的巨大进步与成就,离不开初代渔民智慧的头脑与勤奋的手脚。
我们回到新建的村委会,青瓦白墙,十分大气,吴主任与我们详细分享了如何利用海鲈发家致富。“我们村的海鲈肉肥鲜美,可清蒸可红烧还可用作刺身,如今山东餐宴一桌必有二鱼,而其中一条鱼就是我们海鲈。”
勤劳聪明的村民善于发现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发展海鲈产业,成功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其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好品质,值得小队队员去探索,去学习。今后,小队将继续宣扬海鲈精神,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农户管理海鲈,解决海鲈养殖中的各种难题,帮助当地农产品销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