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是山东大学学生时代先锋青年社山雨润沂支教队线上支教的第六天。很高兴,今天我作为听课老师,在课上又看到更多孩子的笑颜。
今天的课程仍是兴趣课程和文化课程的结合。经过前五天的磨合与相处,学生们明显适应了这样的授课模式,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展现更有创意的思考,碰撞出更有新意的火花,这正是我们作为新晋支教老师所愿意看到的景象。
此时我没有课,但我同时也在思索着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思考更多的是,我能够为学生们带来什么。
作为大学生老师,我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既迷茫又不知所措,作为受教育的支教孩子,他们正接受着曾经接触过但又存在些许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作为支教老师,我们相信,只要怀揣真心,抱着谦卑与学习的态度,走进支教本质,就能够真正明白其中道义,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认清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生命状态。
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参加乡村支教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能力可以看作是一个矢量,有着大小与方向,而态度决定了能力的正负号,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应该要有三心:善心、耐心、责任心。这不仅使一个团队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也能够使老师更好地与学生们相处。其次才是看能力的大小,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扩展支教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学得高效。
“连接,而不是陪伴,是教育得以真实发生的前提。“
雅斯贝尔斯曾经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可否认的是,仅仅作为陪伴者,是很难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的,因为你只能被动地接受孩子们自身所愿意倾诉的一些信息,却无法了解到,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然而要让教育能够真正产生效益,很多时候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那么伍松所言的连接,也就是二者的双向奔赴,能够比陪伴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28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