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蟋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青岛科技大学赴山东德州宁津县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学习二楼设有的宁津蟋蟀文博馆。 宁津人杰地灵,宁津蟋蟀更是英勇善战,美誉九洲,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客商云集至此。这也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虫",在柴胡店镇就流传着"二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小蟋蟀比头牛"的佳话。每年立秋之后,田野、树林、沟壑,村头空地、村内宅院,甚至农家屋内,到处有蟋蟀出没。日以继夜,鸣声不断。实践团首先跟随讲解员了解宁津蟋蟀体型及种类,还有与斗蟋文化相辉映的,宁津的蟋蟀用具——非遗“蟋蟀罐”。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宁津蟋蟀罐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既生产浑厚大气的北罐,又研发细腻秀美的南盆。不仅集实用、观赏、把玩于一身,而且也日益成为收藏和馈赠的高档艺术之珍品。实践队员纷纷对展馆中展示的蟋蟀罐赞不绝口,同时留存许多珍贵照片。 随后实践队又学习草编蟋蟀、蟋蟀蜕变集、斗蟋蟀等各样特色文化,感受斗蟋蟀在我国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底蕴。学习蟋蟀传统文化,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弘扬优秀传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仍在路上,我们不会停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16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