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荒芜的山垄田间,如今25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拔地而起,机电、食品加工、竹制品深加工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各产业区块由自然山体分隔而整齐排列在开发区内。近年来,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积极通过异地招商、以商招商的形式,签约引进闽东北、浙西南一带机电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推动了闽东北、浙西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走进政和县,同心工业园区、同心电商创业园、同心多功能教学楼、同心卫生院、同心生态林、同心大桥、同心敬老院……这是福建省统战系统各单位凝聚力量,全力助推政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2011年以来,省委统战部按照《省统一战线助推政和县发展工作方案》,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实力增强、管理创新、生态一流”帮扶要求和“党委主导、统战协调、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工作思路,全力助推苏区老区政和县实现民富县强。五年来共组织230批2330人次深入政和开展帮扶,捐助和协调帮扶项目84个资金1.34亿元,促进政和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在园区开发、城市建设、设施农业、社会事业、发展环境等一些关键节点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提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年至2015年,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行列,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的帮扶目标。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省民建积极争取民建中央的项目“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在政和三中落地,自2014年开办以来,已经连续申办了7年,每个学生一个学年2000元,已帮助200名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初中三年学业,受益学生达350人次,累计为贫困学子提供了210万元的资助。据政和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苏久勤介绍,这个班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县最好的。由此再次说明“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起到了“成就一个教育移民班,造福一群家庭,保护一方环境,影响一片社会”的良好社会效果。十年来,在教育上,让政和学子和教师共享了全省顶级优质教育资源的滋润;在医疗上,让政和百姓不出家门口就享受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出行上,不仅让政和群众更加便捷,还让返乡乡贤、客商等充分感受了政和发展的变化。 首先,为贯彻落实全县“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活动要求和县委“144”工作机制,石屯镇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模式,切实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动力,让乡村振兴发展路子越走越广。聚焦打造“一镇一区一品牌”党建示范工程,在现有的“松源至西津”茶竹旅产业、商贸服务产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等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基础上,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文旅结合的思路,用活“机关联乡村、机关联企业、山海协作(荆溪石屯党建共建)等机制,实施党员干部与企业结亲行动,助力实施产业项目65个,打造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个、绿盈乡村2个;石圳村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省级特色小镇清单。 其次,深化拓展“党建+金融”机制,与人行、信用社合作选派金融系统干部到村任职金融助理4名,出台党员贷、代表贷、乡村振兴贷等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举措,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2亿元,帮助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等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实行“一企一挂”,上半年帮助规上企业解决用地、招工等问题11个。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党建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结方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吊瓜、食用菌、茶叶、桔柚、生猪等特色产业,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促进村民致富、村财增收。 石屯将持续做好“党建+”文章,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三提三效”行动,在党建引领下,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服务好“政和新城”建设,打造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接下来,我省统一战线将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引领全省统战系统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上,为助推政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0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