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真切的参与到“稻虾共作、荷虾共生、虾光互补“模式中。7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农兴实践团在参观“稻虾共作、荷虾共生、虾光互补”种养殖基地后,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成员切身体验捕捞小龙虾的全过程。
“稻虾共作、荷虾共生、虾光互补”种养殖模式基地负责人告诉实践团成员,“一般使用地笼的方法对龙虾进行捕捞,地笼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小龙虾昼伏夜出,白天天气炎热,水温高,小龙虾通常下午5点后活跃。因此捕捞龙虾,一般在下午6点以后下地笼,早晨4点到5点左右收地笼”。
在学习了解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后,7月14日下午6点,实践成员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下地笼,为了将地笼稳定在固定的位置,需要将地笼的一端捆绑一根竹竿,将竹竿插于泥土。7月15日早晨5点团队成员再次前往基地参与收地笼,借助昨天插入的竹竿将地笼从田中拉出。
在收获小龙虾之后,实践团成员在与基地负责人的交流中得知,捕获的该种龙虾并非为餐桌上经常吃的龙虾,其为高青县特有的清水小龙虾,具有腹白、腮白、肉白”三白的特点,“高青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识商标。主要在高青县周围区域进行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实践团成员在参与小龙虾的捕捞过程后,深刻的领悟到“小龙虾,大产业”的内涵,“稻虾共作、荷虾共生、虾光互补”生态种养殖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高效,引领乡村振兴新方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99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