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各级团委向青年大学生所发出的“三下乡”号召,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与带队老师共计十二人,实践团成员在走过六公里山路后,于六月下旬抵达了本次“三下乡”实践的第一站——小垴村,据了解小垴村由四个自然村落组成,人口总数较少,村民整体年龄均偏大,同时,上世纪七十年代来自北京的16名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小垴村。在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王家峪,南平,小垴其三个自然村落,入户走访小垴村内大多数村民后,对于当地基层的民生民情以及小垴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也因此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当地发展的深刻思考。
实践团成员在实地调研三个自然村落整体环境后发现,小垴村农地多以山地为主,并未成片农田,故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与收割,并不适宜小麦等作物的种植,走访村民后,得知是在当地党支部的指导下,秉承不破坏当地林业种植的要求下,开垦山间荒地。同时,据了解当地针对所面临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村民大多选择种植连翘,杂粮与旱地蔬菜以及杏树等适宜当地气候与土壤情况的经济作物,扎实推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当地村民的经济状况也在不断稳步提升。实践团成员对此纷纷表示,在实地调研后真正感悟到了党中央对于“三农政策”工作的重视以及当地对于农业发展工作的统筹管理与精准指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立适宜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体系,真正使农民,农业,农村能够做到整体协调,互促发展。
当地也深挖小垴知青文化之内涵,围绕知识青年下乡,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共同劳作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心展开,建立了一系列初具规模的以“重温知青下乡路”为主题的旅游建筑,如水木清华园,槐花广场,桃后山观景台大队部知青记忆馆,知青群雕等,成为当地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当地秉承生态文明与红色文化两手抓的发展原则,大力推动两方面内容共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水木清华园为主,当地依托地形地势,建立了一个以“江南水乡”为主要景观的生态园区,并种植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以供学习辨认。
而红色文化建设则主要体现在村大队红色记忆展览馆,其中收纳了当时知青下乡的部分用具及批注书,表彰等物品,通过实物与历史资料相结合以及实物场景布置重温岁月等多种形式展开,生动地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知青下乡艰苦奋斗的岁月痕迹,并引发了同学们的精神共鸣。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继承与发扬知青精神,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真正学以致用,为祖国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现状与发展形势,小垴村作为中国农村的代表之一,真正向我们展现了农村发展的历史缩影,重视农业发展,积极调整适宜作物类型,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村镇互通主干道路,促进交通便捷…,实践团成员走近基层,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正在不断享受发展的便利,乡村振兴也正在不断彰显其蕴含的强大推力。实践团成员真正在小垴村感受到了农村建设发展的迅速与巨大改变,同时,也深刻了解到了具有明确发展导向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发展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只有真正走入基层,走进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明白与知晓发展之不易,发展要从小事实事开始,逐步改善,逐步前行,而这一切却又离不开我们党对于人民的正确引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前行,努力拼搏,真正将小我融入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去,真正走出书本,走进社会,走进基层,感受当代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81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