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2022级研究生在贾贤粱、张伟、王悦三位老师以及巨鲸落万物生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和科普协会志愿者讲解下参观了生命科学馆。
研究生们在队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从序厅开始,先后参观了人类起源、胚胎发育、九大系统等各大展区。生命科学馆将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全息成像技术、VR/AR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传统的标本展示有机结合,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地方疾病和临床医学等学习资源,建立虚实结合的学习交互平台。
虚拟翻书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图书模型组成,如果想要阅读其中的内容可以利用手臂在空中做翻书的动作,屏幕中就能实现翻书的特效。
实践队队员向研究生们介绍人类进化展区及胚胎发育展区。人类进化展区的墙面图文显示了不同时期人类脑容量的变化。胚胎发育展区展示了难得一见的部分畸形胎儿,如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四肢发育不全和联体胎等标本,来了解胚胎发育的异常情况。
实践队队员向研究生们介绍人体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铸型标本能更好的了解身体构造乃至每个组织、器官和细胞。制作铸型标本一般来说分为插管、灌注、腐蚀、冲洗、整修、封装六个步骤。近年来,铸型标本的制作技术在医学技术、科研和科普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分析和研究临床影像学的形态学基础,也是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形态学依据。
实践队队员向研究生们介绍活性酶洗涤加热浸泡法制作分离颅骨制作分离颅骨。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制作其颅骨标本也比较难,颅骨结构复杂,骨上的孔洞、管道较多。活性酶洗涤加热浸泡法制作分离颅骨操作方便,可以反复使用,有效解决了标本不足,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医学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为医学实验和制作标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点。
研究生们体验VR/AR数字人、VR血管漫游、人体拼装。VR/AR数字人完美融合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优势,并将自主研发的“中国数字人”解剖教学系统融入其中,可展示更为逼真、更为立体的人体各大系统。VR血管漫游参与者以3D飞行的形式模拟一个红细胞在人体血管中穿梭,了解血液的主要成分组成,以及它们的作用。人体拼装通过多媒体视频了解人体器官知识,也可通过拼装人体器官模型的形式,让普通大众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关系。
生命科学馆的病原生物学交互平台涵盖寄生虫标本库、寄生虫病和微生物学三大模块。寄生虫标本库数量300多个,内容涵盖:叶足纲、 动鞭纲、孢子纲、 动基裂纲、吸虫纲、 绦虫纲、 线虫纲、 棘头虫纲、昆虫纲、 蛛形纲;寄生虫病包含大体病理及组织病理标本;还包含多媒体演示:革兰染色、药敏实验、紫外杀菌、抗酸实验、细菌培养、空斑形成、平板菌落 、病毒血凝等。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理论体系。研究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研究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希望每个研究生都能扎实基础、开拓进取,为当好一名医生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生命科学馆的参观活动,让研究生们认清作为医疗工作者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深刻感受大体老师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深刻体会大体老师文化的内涵,深刻感受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真谛及器官遗体捐献的大爱奉献,并把这种价值观念带到以后的学术研究、医生职业生涯。
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大爱在人世间永存。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是拯救垂危生命、点亮他人重生希望的高尚行为,是服务医学研究、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无私奉献行为。某种意义说,器官捐献是人生的最后一项善举,同时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方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参与进来。挽救人的生命,让生命延续接力、生生不息!没有什么能够约束我们对生命的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7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