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园林学院“服务山区26县,艺术振兴乡村”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二团来到遂昌县三仁乡,并对好川村、小忠村开展为期一天的实践调研。
身披骄阳,脚踏黄土,上午八点实践团来到三仁乡好川村。成员向附近村民解释了实践团本次“建设美丽乡村”的来意,村民们也欣然分享自己的诉求和想法。近年来好川村存在违章建筑多、缺乏公共空间、绿化面积小、农作物经济效益低、特色文化风俗无法发扬等问题,村民们所展望的美丽乡村是具有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美观舒适的公共空间和当地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能为村民带来实打实经济效益的共富之村,这些诉求为实践团成员后续的规划设计指明方向。
在好川村总支书记邓科炜等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对好川村展开全面调研。好川村整体呈“十字形”排列,中间由一条河流隔开,有10个自然村,且多畲族住户;当地文化底蕴深厚,1997年“好川文化”考古重大发现,填补了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空白;畲族特色的服饰和民俗风情赋予了当地别样的民族风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小。好川村总支书记邓科炜表示:好川村本身具有“好川文化”的独特优势,村民们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当地对好川文化开发不彻底,希望实践团能深入系统地挖掘好川文化,打造样板花园数字乡村。如何用艺术振兴当地“好川文化”是实践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村落整体人居环境的提升离不开每家每户的庭院建设,实践团队把美丽庭院的改造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在感受美丽乡村风貌的同时找寻庭院设计灵感。通过发放宣传单,实践团与村民交流庭院营造“小妙招”——垃圾分类、废弃物改造利用、庭院植物配置、庭院小菜园营造等,激发村民们对庭院改造的积极性。村民们提出“对庭院堆积的瓦罐、旧花瓶、啤酒瓶如何变废为宝”“庭院内适宜种植哪些植物,该如何维护”等问题,实践团成员利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村民们对庭院改造的意愿。并通过实地测量数据、拍摄现状图等对庭院有整体的把控,为好川村后续的庭院规划设计做充足的准备。
当日下午,基于两村书记“打造村落共富带”的想法,实践团赴三仁乡小忠村进行调研。通过小忠村总支书记程卫星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小忠村有着广阔的竹林面积和茶叶面积,其经济支柱也以毛竹、茶叶、制种为主,“小忠笋”更是当地特色产品,深受长三角居民的喜爱。
近几年村内经济发展较快,小忠村干部积极寻求发展特色乡村的道路,但遇到了瓶颈,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如何让投入的资金能够更好地造福乡亲?如何让乡村振兴发挥实际效益,而不是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实践团成员将围绕“如何用艺术振兴乡村来以吸引游客”开展庭院升级改造。
建设美丽庭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深感本次实践活动责任之重大,进一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将图纸画在山川大地上,更加坚定以自身所学,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用“艺术振兴乡村”,用实际行动全面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是每一位园林青年的初心和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72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