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7月13日电 (通讯员 刘丽娴)为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湛江科技学院“逐梦潮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通过实地考察潮阳谷饶赤杜岭,重走潮汕红色革命之路,宣传百年党史,学习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
赤杜岭位于深洋村东侧,可连接京北渡、关埠渡等,是粤东古驿道连接潮、普、揭等地的必经之处,也是古时重要运输、军事战略要冲。1927年9月26日,南昌起义主力部队6500人在贺龙、叶挺率领下抵揭阳榕城。28日,部队又从榕城分两路向丰顺汤坑进发。是日,部队在玉湖镇浮山村遭国民党军王浚部4个团与薛岳部2个团夹击,双方在汾水村激战,随后,陈济棠的第11师从兴宁赶来增援,敌军数倍于起义部队。经过3天3夜战斗,起义军歼敌3000多人,自身伤亡20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汾水战役。
1927年10月1日,贺龙、叶挺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数千人,在潮阳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顺利横渡京北渡,再经关埠、西胪青山古驿道,急行军抵达深洋赤杜岭,于岭上驻军扎营,并以感天大帝古庙作为临时军事指挥部。
据介绍,当年,革命战士播下的火种点燃了当地群众的革命热情,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自1923年至1950年,深洋村先后有陈少琴、陈长立、陈英杰、陈木来等参加各个革命时期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其中陈少琴在1924年就被中共汕头市委吸收为地下交通员,1925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赤寮(今谷饶)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陈长立一直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作掩护从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解放后曾担任关埠区区长;陈英杰自学生时代就在马来西亚从事抗日护国运动,1940年回国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陈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大南山赤卫队,后被编入东江纵队开展对敌斗争。
在感天大帝庙周围,现存3块革命标语“红军石”,石上镌刻的“拥护红军”“红军万岁”字样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清晰可见。1928年5月25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而南昌起义军在赤杜岭驻军的时间是1927 年10 月,因此这些标语应该是南昌起义部队转移后,当地进步群众后来为了怀念起义军、号召人们起来参加革命运动而补刻的,所以标语中才出现了“红军”的字样。
传承红色文化 打造红色基地
坐落在革命老区的深洋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拥有辉煌的革命历史,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培养爱国爱党核心价值观的生动题材。据团队了解,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保护红色革命地的历史风貌,深洋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社会主义红色新农村”为总抓手,突出“红色领航”,精心谋划,筹措资金,新建“红军纪念广场”“赤杜岭南昌起义军营地旧址纪念碑”,打通了山下至宿营地旧址800多米道路,并对宿营地周边进行维修,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环境。徜徉在深洋村,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对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遗产、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决心之大、内容之细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在当地党员干部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深洋村2017年被评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潮阳区委定为“红色村”,被潮阳区定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红色印记背后的革命故事可歌可泣,激励着深洋人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建设美丽乡村不懈奋斗!
如今,赤杜岭南昌起义军营地旧址已成为各地各单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打卡地”。红色印记背后的革命故事可歌可泣,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接续奋斗。“逐梦潮人”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真实的土地,真切地体会到红色文化在乡村大有可为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64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