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随机应变
7月10日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团委“三下乡”理论宣讲社会实践队调研组一天内召开了三次会议来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的内容。
由于突然爆发的疫情,调研组的线下调研不得不停止,他们响应防疫政策的要求,及时调整心态,想好应变之策,转为在线上继续开展调研工作。他们根据昨晚的开会内容,继续整合关于乡村教师发展的调查问卷,帮助他们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内容。本次会议的工作量还是比较繁重,为确保后续数据的收集以及访谈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他们需要把最终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确定下来。会上成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中他们就教师的性别、教师的薪资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成员认为老师的薪资信息对我们调研的主题帮助并不大,而有些成员则认为该项信息可以反映乡村教师待遇问题。组员们对于每一个问卷的问题,都经过了逐一讨论和耐心琢磨,这为问卷调查和访问提纲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参考材料和宝贵意见。此次会议拉近了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调研组成员的凝聚力,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员邓亦祖就昨天搜集资料时看到的论文与组员们进行了分享与讨论。他说《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优化途径》的这篇论文引发了他以下的思考:乡村教师为何选择了留在乡村?乡村教师留在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做贡献的原因难道仅凭一腔热血或者说一心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吗?在这任职的过程中他们的初心就没有因为各种困难或者各种因素变化过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这所学校一直教学下去?
在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中,多是属于宏观层面的决策和组织,而非亲临学校、面对面针对教师的等层面的需求和现状,这在乡村教师发展当中只能是片面的,无法一针见血般地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教师不能够缺少社会或者国家的关注。回到以上的问题中,乡村教师靠什么留在乡村任职,乡村学校的待遇。邓亦祖认为大部分都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那只有发展愿景成为维持乡村教师事业、提升职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乡村教师愿意“留下”“教好”,让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融为一体,共促乡村教育振兴。在专业支持保障方面。一方面要推进区级教研力度向乡村学校的深度延伸,定期开展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学指导和专业研修活动;另一方面,各区要用好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轮岗交流,发挥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乡村教研部门为基础,组成乡村骨干教师团,服务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聘请退休的优秀学科教师开展培训,利用其专业优势和时间优势,引领和带动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以上,小组讨论认为保障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的发展意愿,能够继续从事乡村教育,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引领人。
在不断的讨论中,小组成员对调查问卷的制作流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乡村教师发展情况的相当程度的了解。其次,调研小组的合作学习展现出了团结就是力量。当他们制作完成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调查问卷,组员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要集思广益才能成功。因为他们是一个团体,单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在小组之间取得胜利的,自己再优秀也只能是自己优秀,只有全小组所有成员共同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只有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把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作比较,才能在相同的问题上形成不同的答案,激发求知欲。今天的调研会议也是让组员们收获满满呢!
此次突发情况打破了调研组的原计划,调研组需要在两天之内完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制作,还要完成采访工作,调研组的小伙伴们几乎都是在会议室度过了繁忙又炎热的一天,尽管工作压力大,他们还是及时调整了心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尽管会议结束后,电脑桌面全是文件,文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大家都不曾抱怨过一次。通过这次会议,调研组的各个小伙伴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也褪去了起初的羞涩,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未来可能没有机会去到实地调研,但调研任务并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因为调研组一直在路上!
(终审/赵欢 复审/吴舒真 初审/邓亦祖 郑嘉琳 廖泳楠 摄影/邓亦祖 黄羽 廖泳楠 撰文/邓亦祖 郑嘉琳 廖泳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3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