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缅怀千古颂,今朝纪念九州同。”为铭记英烈的英勇事迹,学习英烈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升华爱国情怀,和培养发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七月九号烟台大学物电学院“倾心向党”社会实践队团队成员来到了陈户烈士纪念塔。
在博兴县陈户镇,有一座建于1946年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记录了一场“黎明前的黑暗”。陈户纪念烈士塔分别刻有冯高战斗和陈户战斗简介以及烈士名单,塔门正上方书有“永垂不朽”四字。这塔,三面环水,绿树葱茏。塔高约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均4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墙体青砖砌筑,木楼板、木屋顶结构。南面纵排“烈士纪念塔”五个大字,底层建拱形塔门,门楣镌刻“永垂不朽”四字。底层东、北、西三面各嵌一石碑,东侧石碑刻陈户战斗经过,北侧石碑刻烈士姓名,西侧石碑刻冯高战斗经过。塔周围建有青砖花格围墙,高1.5米,南面建有两间守护房和一间通道。
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我想我永远会将宣誓的话铭记在心,那么多的革命烈士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视死如归,英勇献身,他们们的鲜血洒满了大地,他们们用身躯为我们铺路,我们应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对得起他们当年为我们而作的牺牲,站在纪念碑前,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去,就仿佛看到了那场战斗一样,看到他们冲锋陷阵,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拼搏着,牺牲自我,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烈士碑常见,佛塔常见,但烈士塔少见,四代人接力守塔的故事更少见。
在博兴县陈户镇,有一座建于1946年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记录了一场“黎明前的黑暗”——1945年5月21日,大批日伪军突然包围了驻陈户抗日军民。
那一天,恰逢大集,为掩护民众,战士们以少敌多,殊死作战。最终,击毙日伪军百余名,同时我方付出了沉重代价——180多名革命战士壮烈牺牲,300多名群众惨遭杀害,100多名干部群众被抓走,被抢走大车、牲畜及其他物资不计其数。陈户百姓回忆,“河水都被染红了”。这是抗战以来博兴县部队和群众伤亡最重、损失最大的一次,被称为“陈户战斗”,也称 “陈户惨案”。
次年,周边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在当年部分烈士的牺牲处,依傍古运粮河,营建了这座青色纪念塔,上面铭刻有冯高战斗、陈户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名字。为守护英灵,陈户镇河西村村民王侦祥、王玉顺、王建亮、王宏成祖孙四代接力守护,至今已经70多年。
烟台大学物电学院“倾心向党”社会实践队走进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园,“触摸”老照片、老物件背后的血痕,与守塔人面对面,追忆那硝烟往事……
来到实践基地后,团队成员首先去和当地的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该工作人员向小组成员讲述了守塔人与纪念塔之间的故事。陈户惨案”次年,周边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在当年部分烈士的牺牲处,依傍古运粮河,营建了这座青色纪念塔,在上面铭刻有冯高战斗、陈户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名字。最初,这塔无人看守。时年50多岁的王侦祥主动请缨,一守便是近20年,成了第一代守塔人。王侦祥去世后,儿子王玉顺和儿媳高俊兰为了让父亲安心地走,搬到了纪念塔旁边的小屋子里继续守护,这一住又是20多年。
“先贤生命酬黎庶,烈士英名载汗青。”在了解了陈户烈士塔的由来后,小组成员一起前往了陈户烈士纪念塔的所在地,在烈士塔外围的石碑上刻着“陈户战斗”的经历,小组成员一起认真阅读。最后,团队成员在参观完纪念塔之后一起讨论彼此的感悟。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感恩革命先烈的牺牲和付出,既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当下,更要继承和弘扬先烈红色忠魂,不断坚定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要在新时代勇担历史使命,牢记为民初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00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