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桂林的夏天不同以往,少了酷热,多了一份潮闷。我们今年的夏天也肩负着不同以往的使命。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积极参加了学校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本次我们桂林理工大学”青春献礼二十大·乡村振兴平乐行”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四日共十二人一起赴平乐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进行调研。
乡村振兴局负责拟订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局负责研究并组织实施全县“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重大举措,这两个地方是平乐县推行乡村振兴的“大脑”,通过与两单位负责人的座谈,能有助于我们全面的了解当地的乡村振兴和三农情况。在座谈中,两单位负责人都提到了平乐县目前乡村振兴的发展瓶颈—缺乏品牌竞争力和人才短缺,同时这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点。
乡村振兴局凭借平乐县众多特色农产品,开发深加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大幅增长。但在长远看来,由于没有品牌竞争力,平乐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这就导致一些监测户可能会出现返贫现象。例如,平乐种植的香芋芬芳馥郁、软黏可口,本应在市场上得到大卖,但由于没有品牌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只有依赖“荔浦芋头”的品牌才能卖出高价格,这种现状使我对品牌效应对产品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觉得在依靠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并提高竞争力愈发重要。
根据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的解说我还了解到,由于城乡收入的差距,大量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导致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问题逐渐突出,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许多脱贫户极易出现返贫现象。平乐县也曾出台招收高学历人才的优惠政策,但最后都因薪资、居住条件和家庭等因素而以失败告终。我深刻的体会到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如何建立健全一系列人才保障体系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与驻村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些工作者们个个都挂着厚重的眼袋,本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已满脸沧桑,生活在温室里的我们很难想象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同时,在与他们座谈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发现,由于村里务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网上电商推广不是很了解,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可以帮助村民进行网上推广,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等创新方式打造品牌效应,尽可能的开发农产品的价值,提高农民收入。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近些年村基层组织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这让我想到了黄文秀书记,她一心向民,在扶贫路上,为村民的脱贫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追寻她的脚步,多参加类似三下乡的活动,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将自己的所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才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9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