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6月24日电(通讯员:史薇荷)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的深入实施,“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为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6月24日,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薪火乡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前山幼儿园开展“助力乡村梦,推普进行时”普通话和规范字推广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传播形式以及对语言文字认同的充分理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藏下了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让语言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传响。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声音,是国家文明历史的见证。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近年来中国所一直推崇并且一直在落实的重点。
基础打头,讲好普通话。由于幼儿园初等教育期间,普通话教学并不被列入常规教学范围,孩子们对其处于陌生状态,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邻里乡亲都用自己家乡的方言交流,普通话教学就更为艰难。
为了让孩子们从根本上了解“普通话”这一概念,在课堂的开始,志愿者们首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乡长严肃地说道:“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了。”乡长说完,台下的人都一头雾水,根本不明白乡长在说什么,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位会说普通话的当地人站了起来给大家解释乡长发言的内容:“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孩子们都笑了起来,也理解了讲普通话的重要性,新颖的知识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一个个仰着小脑袋听得十分认真。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授普通话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史薇荷 摄
在孩子们了解了关于普通话的基本情况之后,志愿者们开始了正式教学。以为孩子们之前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打好地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所以志愿者们从最基本的韵母、声母等拼音教起,进而讲解四种声调的变化,在志愿者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练习下,孩子们平翘舌不分、地方口音浓重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模拟比拼,交流中成长。为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激励彼此,共同成长进步,志愿者们将孩子们分为三队,开展一场普通话讲说比赛。在模拟比赛的最初,孩子们略显拘谨,但随着比赛的进行,孩子们的热情逐渐被调动了起来,说起普通话也更加的自信、从容。随后,孩子们争相上台展示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成果,个个都不甘示弱。虽然有些孩子的普通话仍旧不够标准,普通话中仍旧掺杂着方言,但志愿者们还是耐心与其交流,积极引导孩子们使用普通话。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回想着自己刚才的表现,互相讨论着自己在比赛中的优点与不足,笑声、讨论声回荡在整个教室,大家的气氛十分融洽。
只有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我一定要学会普通话,努力去改变我的生活。”一位文静漂亮的小女生觉得使用普通话是时代赋予众人改变的机会,于是下定决心,必须要学会普通话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推普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了“筑梦青年团”与全国各民族地区群众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同全国各地乡村和一带一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每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公民都应用好中国语言,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合力守护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为中华文明赓续绵延注入鲜活动力。
在推广普通话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我们的脚步才刚开始,未来也会持续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向大众推广普通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73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