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上午,正苗护翼实践小队在日照市东港区当地展开了社会调研。在队长的带领下,小队成员先集中讨论设计了调查问卷,后分头行动,分别到日照市东港区万达广场、万象汇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对当地群众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群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看法。
此次社会调研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调研与调研结果的统计。小队队员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结合了当代未成年人犯罪率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刑法规定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法学院学生的学科优势,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法学化,在本专业领域进行调研研究。小队队员设计好调查问卷后,分别去往万达广场、万象汇、学校周边三个地方,进行社会调研,被采访的群众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看法不一。
首先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据新京报相关报道,近五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反弹并呈现低龄化趋势。我国刑法目前将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定为12岁,法学界有相关学者提出将未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进行再降低,此类话题饱受争议,小队队员将这一问题作为出发点,对当地群众进行采访。采访的群众中小队队员所采访到的全部中老年人(45岁——75岁)认为不应将此年龄再降低,他们的观点是“小孩子还什么都不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犯罪,不应该再降低了”。而采访的其他较为年轻的群众中则有一部分认为应将此年龄进行降低,他们的观点是“目前是大数据时代,孩子们都有早熟的倾向,很早就懂了很多不该这个年龄段该知道的事,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此看来,在小队队员采访的群众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应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据陕西法制网的相关数据统计,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占41%,家庭结构完整但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成长的占49%,而正常家庭结构的未成年人仅占10%。小队队员以此为切入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在各个年龄段的群众的回答中,有将近80%的群众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与原生家庭有必然联系,他们其中一部分的观点是“孩子犯罪跟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什么样孩子也会什么样,孩子犯罪跟家长和他的家庭一定是有联系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家庭幸福美满,孩子的心理就比较健康,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则认为与家庭无关,他们认为“孩子从上学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想法,怎么做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与他人、环境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由此看来,大部分的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有必然的联系。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研,小队队员了解了日照市当地的群众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与原因的看法,小队队员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刑事管制与社区管制,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保护,促进家庭教育法的完善与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阻且长,小队队员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将继续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学院资源,推动本次社会实践圆满完成,最终有所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5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