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锰矿这边,慢慢地经济又活起来了”。 湘潭锰矿素有“中国锰都”之称,如果你现在去到那里,想要一览乌金闪耀、汽笛轰鸣的“掘进”风采,那你多半要失望。现在的这里,不再有高炉,不再有斑斑锈迹的矿山铁路和喊声震天的矿井工人;现在的这里,有的是现代化的工业园、供人们散步休闲的矿山公园和各得其乐的生民百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矿山在完成了支援祖国建设的历史任务后,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改制工业园,无疑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当地百姓就业需求的选择,然而随之而来的下岗再就业就不可避免得被摆上桌面。 “补偿是都有的,基本上是按你们的工龄来补偿钱。”曾经是锰矿工人的贺女士介绍道,“国家还是给了再就业(的政策),就是我们可以免费地去报一些,手工啊、针织啊、驾驶啊、或者是做西点餐饮啊(的培训),就是说他会有很多机会让你自己去学习,你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学习以后就可以去找工作、创业,这些都可以的。”贺女士毕业后就分配在锰矿工作,后来经历了下岗,在短暂的迷茫后,她想起了自己曾经个体户的梦,又热爱服装服饰,于是她选择了自己创业——开服装店。“开店呢肯定很辛苦,各行各业都辛苦,那时候早出晚归的,但是现在我的工作环境肯定比以前好多了。”贺女士看起来对下岗后的发展还是比较满意,那么其他工人呢?经过贺女士的介绍,当时接近退休年龄的那一批人基本上发了退休金就内退了,而中年人和年轻人有的留在接收锰矿遗产的电化集团继续工作,有的去往了祖国各地——凭借着技术,或者自己创业,或者成为了技术骨干。 “大部分人甚至比以前在锰矿的发展还要好,可以说,锰矿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干的技术人才。”贺女士不无骄傲地说道。后来,工业园建了起来,吸引了不少大小企业来入驻,“很多锰矿的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他们找工作就没有远离家乡,就可以在锰矿就近那些厂子里上班,就可以照顾到家庭,所以说现在搞了个工业园的话,对锰矿还是很好的。” 自锰矿破产以来,劳动力外流一直是当地的“老大难”问题,可以说,留不住劳动力,本地就发展不起来。工业园就刚好起到了这种作用,虽然逆转不了劳动力趋向大城市的潮流,但或多或少,还是给不想背井离乡而希望留在家乡获得发展的年轻人留出了机会。遵循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来说,工业园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如果它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成就,相信能留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能发挥出的虹吸效应也会越来越强。 锰矿的“遗产”除了技术人才外,还有一座座的矿山与高炉,那么如何处理这些“遗产”就成了必须思考的问题。“首先是有很多危房我们都拆掉了。”贺女士向我们介绍道。除了建工业园,在原有矿山的基础上,还建起了一个矿山公园,“每次晚饭后,很多人就会去那边溜达散步,那里就是相当于变成了现在年轻人老年人的一个休闲场所。”白日钢筋水泥的生活已是不易,夜晚能有一个放松、闲聊的去处,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更何况,有关矿山的记忆,都深深印在每一个锰矿人的内心——或是是童年欢笑、或是是青春梦想、或是辉煌事业。“基本上,锰矿的人回来了,都会去工业园,会去矿山公园,都会去看,因为那是我们年轻的回忆嘛。”贺女士如是说到。虽然现在的锰矿的锰矿和以前已是大不一样,但既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也还是乐见其成,“我觉得锰矿这边,慢慢地经济又活起来了,是这样的,感觉慢慢又活起来了。”贺女士多次提到这句话,想必她也是感慨系之——耳闻了锰矿的辉煌也经历了锰矿的落幕,有下岗时的迷茫也有创业后的开心,目睹了劳动力流失的现状而又在如今看到了“活起来”的希望……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更不是跨越客观发展阶段而“一跃而成”的,锰矿的发展也是如此。如今,锰矿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正在转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园与矿山公园并驾,也就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齐驱的,新的发展模式。这是每一个锰矿人都期待看到的未来,也是每一个锰矿人都要努力的方向,这伟大的长路,将由你我共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3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