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探索醒狮传统非遗文化,发现醒狮文化发展所临的问题。7月1日,岭南师范学院隶属法政学院的“瞭望·启航”社会实践队,到达湛江市遂溪县醒狮文化博物馆并开展参观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队长陈燕敏带领,全队一共10人。
经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李荣仔介绍,如今的醒狮制作工艺已经在原料、色彩和造型等方面有了极大的革新。在环保的理念下,已经用纱布代替了以往需求量大、资源浪费严重的竹子和树皮。醒狮的颜色也推出了许多以往没有的粉色,紫色等,符合大众的文化需求。此外,基地还出品了许多精品小狮子,供各地游客和醒狮爱好者购买和收藏,有利于醒狮文化的传播。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狮子头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手艺制作,这有利于保证狮子头的制作质量与细节的处理,传播好我们永不服输的醒狮文化。
整个制作工序最主要的是狮头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扎廓(也可以叫扎架),即用软硬度适中的黄竹扎成狮子头的形状;第二步则是贴纸,用浆糊将白色的纱布贴在狮子头的轮廓上,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整个狮子头的雏形初现;第三步是晾干,把贴好纱布的狮头放在合适的地方晾干;第四步为贴花,李荣仔主要介绍了制作工厂的彩纸和手工描绘技术,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手艺人的耐心斟酌,不容许半点马虎;第五步是上油漆,注意要等一层油漆干了再上下一层;最后一步就是贴装饰,把狮子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件粘上去,这样一个完整且精美的狮子头就制作完成了。
李荣仔师傅在介绍的过程中还提到,这里是湛江最大的醒狮生产基地,每年都会有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区的订单,疫情之前更是有源源不断的生产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醒狮产品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尽管目前疫情之下需求量有所减少,但是依然无法削弱人们对醒狮产品的喜爱。
队员在观察复杂的制作工艺和倾听李师傅的耐心讲述后,学习到了醒狮的整个制作流程,也了解到了醒狮制作材料上的改进策略,对醒狮产品有了更加全面又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调研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看似普通的狮子头,却蕴含着无数匠人的匠心,也传承着醒狮手艺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醒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位手艺人的付出,在他们的悉心配合和共同努力下,醒狮文化将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撰稿/“瞭望·启航”队伍全体成员 摄影/“瞭望·启航”队伍全体队员)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瞭望·启航”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25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