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关于抗生素生态效应科研项目的实践基础,了解芜湖市弋江区养殖户所面临的问题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生环学子开展了对养殖户们的实地采访调研活动。
2022年6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生环学院赴芜湖市典型养殖业抗生素调研团队第二实践小组抵达漳河湾休闲垂钓园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上午十点半,小组成员来到漳河湾休闲垂钓园。首先,小组组长采访了垂钓点的负责人陈先生。通过陈先生的介绍,小组成员了解到陈先生本身是一名毕业大学生创业者,与小组成员年纪相仿,陈先生也立即表明愿意积极回答关于水产养殖业实际情况的所有问题。在陈先生的介绍下,小组成员了解到漳河湾休闲垂钓园内的养殖种类主要为鱼、虾、蟹,为综合类养殖;养殖方式为人工池塘养殖,一年亩产量有2000斤左右。目前已经养殖了五年之久,休闲垂钓园年收入预估在10万元。在提及养殖过程中是否遇到相关疾病问题时,陈先生表示:“我在去年遇到过一些水产疾病,像水霉病这种,其中,病鱼主要是翘嘴鲫鱼和锚头鳋病鱼。”
图 1小组成员对陈先生进行问卷调查(何业强 摄)
在关于休闲垂钓园的疾病治理和预防问题上,陈先生指出,针对这些疾病一般都是自己通过抖音等网络途径来获取解决方法,并且会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辅助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为硫醚沙星,这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对部分真菌能杀灭,且具有抗病毒作用。他希望有小组成员能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来帮助鱼塘实现增产。在关于鱼类疾病和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上,陈先生表示:“我并不认为抗生素的使用量是越大越好,而是要科学用药。对于硫醚沙星这类药物,我通常只在连续阴雨天气之后使用,连续晴天时我只往水里打氧。”在他的养殖场地中,疾病的出现情况较少,在最近半年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在谈及对于未来水产养殖行业的期望时,陈先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水产养殖在近年来很受国家支持,网络上也有很多宣传途径,比如抖音、微信朋友圈等。据我观察,消费者们更喜欢我们养殖户投喂谷物杂粮之类的饵料,而不是投喂合成饲料。尽管合成饲料会使鱼苗生长更快,但由于不是自然生长,所以鱼类口感不佳,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小组成员在第一个调研点取得圆满成功后,备受鼓舞,干劲十足,虽在大坝上偶遇大雨,但斗志不减。
上午十一点半,小组成员来到了漳河湾附近的另一家养殖户。小组成员在与该养殖户进行相关沟通后,了解到该养殖场规模较小,为人工养殖塘,主要养殖虾类,年产量不超过1000斤。该户主表示已从事虾类养殖业两年,目前还未遇到较为严重的养殖疾病问题。中午十二点,小组成员到漳河湾的最后一家养殖户地点进行走访。该养殖地位于漳河湾堤坝围绕的中心地带,为农家个体水产养殖,该养殖点养殖了鱼类和蟹类,规模不大,近期没有水产疾病的发生。
图 2户主向指导老师武晓果介绍养殖塘状况(刘维庭 摄)
傍晚,团队各小组回到学院实验楼202室进行相关总结工作。在交流会上,指导老师武晓果指出今天各组成员采访收获成果丰富,但要牢记暑期实践并不是只去进行走访调研,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对新时代下环境与人类协同发展的认知与实践。作为环境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民的深度沟通、发现当下养殖业所存在的问题,来深刻认识环境这个学科的本质内涵——构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不是改造环境,为了保护环境而禁止使用一些药物或措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