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使大家在历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动力。
今天是2022年6月23日,跟朋友共同讲述了刘锦平的故事。
刘锦平出生于江西瑞金九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6月,15岁的他就报名参加了红军,随后被派往红军学校学习。因为家里穷,供不起他读书,刘锦平在入学前,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因此,他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那时,红军学校环境很差,教室是老表的破土房,又矮又暗,缺笔少纸。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艰苦的学习环境激发着刘锦平刻苦学习。没有笔,他用树枝代替;没有纸,他就在沙地上写字。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在红军学校短暂的学习,刘锦平不仅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也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3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的那一天,面对鲜红的党旗,刘锦平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他暗暗立下誓言:永做革命者,决不背叛红军。
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呢?猛然间,他决定在自己的手臂上刺上几个字,用“红军”表明身份,用“胜利”表达信心。战友们知道他的想法后,都感到万分惊讶。有的人连声称赞,也有的人不无担心地说:“革命战争千难万险,万一哪天被敌人抓住,手上的刺字就是铁证,岂不是惹来杀身之祸?”刘锦平冷静且坚定地说:“这手臂上的刺字就是我的身份证。我生是红军的战士,死是红军的忠魂。干革命哪能前怕狼后怕虎?”从此,这四个夺目的大字,伴随着刘锦平南征北战,血染征袍,也见证着刘锦平对党、对红军矢志不渝的忠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抵达爱心小院2019年7月21日下午16:30,云帆支教队抵达爱心小院,回到“家”中。在云帆支教团抵达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时,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已驱车前……
云帆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7月27日6:00,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为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挂上了门帘。……
朱敏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7月27日,由于长生药厂疫苗事件曝光,疫苗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云帆支教团开展了疫苗安全普及课课。……
苗黎明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7月27日下午五点,在同学们放学后,支教队员徐浩对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关于支教老师来以后的感想作文。……
徐浩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早已经打成一片。在课间,支教团的成员们将自己准备的艺术以及孩子们学习的艺术在课间展示。……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已经打成一片。在放学之后,支教团的成员们组织学生帮助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倒垃圾。……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为了解决爱心小院学生们的疑惑,7月27日上午9:5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带队老师路燕以及云帆支教团队员们与学生们在大课间时与孩子们交流,解决他们的心理与学习问题。……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7月27日下午4:0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指导老师路燕、队长苗黎明带领全部支教队员积极主动的帮助爱心小院创始人李文军收枸杞干农活。……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