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黄河故事由你我来讲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闫艺凡

兰州的黄河并不黄,暴雨之后才会黄。

黄河是兰州地区最主要的河流。黄河干流从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入境,流经西固、安宁、七里河和城关等区,继而又经皋兰县东南部和榆中县北部,至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市境内流程150.7公里,落差达151米。黄河兰州段由西南流向东北,切穿祁连山东延余脉时形成了峡谷,而顺着山岭方向流动时形成了宽谷和盆地。黄河在兰州段的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宽谷和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什川盆地、青城——水川盆地等。

传说是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留下了几多传奇,几多故事。我们不仅能听到黄河上筏工们的呼唤声,更能听到一个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黄河是这样来的。黄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大量泥沙汇入了黄河中,河水变黄了,所以就叫做黄河了。实际上,黄河上游的水并不浑浊,除非在雨季上游山洪爆发了,黄河的水才会变成黄色,那么人们为何要把黄河叫做黄河呢?

大禹劈山治水,黄河下切的记忆。

大禹治水的英雄,他出自甘肃,大禹治水的河流不少在甘肃。在兰州也有不少和大禹有关的故事。黄河进入兰州境内,遇到的第一个大峡谷就是八盘峡。汹涌而来的河水涌入狭窄的八盘峡后,如同受到束缚的巨龙一般,东冲西撞拼命挣扎。

传说大禹王来到八盘峡,看到这里洪水壅塞,大禹王和百姓们昼夜不停地干活,但青石异常坚硬,水道迟迟不能打通。禹王爷非常着急,就用手掌向石山砍去。没有想到,伴随着大禹王的手势,山石上响起了一阵阵巨响,石头四分五裂,黄河水顺着峡谷开始缓慢流淌,看到河道开了,大禹王开始继续巡查。为了避免碎石堵住河道,居住在这里的乡亲们继续清理碎石。清理中乡亲们就把碎石堆成8堆,放在黄河边上,时间久了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八盘峡,附近的山自然也叫做八盘山。

大禹王还在兰州九州台上安营扎寨,作为治水的指挥部。大禹王经过多次的调查后,发现要解决兰州的水患,必须要凿开桑园峡。传说大禹王使出了神力,用一柄巨斧向山崖劈去,山石应声而开,拥堵到半山腰的黄河水,沿着峡谷开始缓缓东流。

这个故事似乎说明,黄河水位高低的变化。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往往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承部落的历史。

黄河发大水,为何冲不进兰州城,只因城下有个聚宝盆。

以前,兰州还没有北城墙,黄河南岸边的人们经常遭遇洪水袭击。有一年,一位姓王的师傅下决心要在黄河边上修一堵城墙挡住洪水。王师傅是远近闻名的匠师,可在修城墙时却遇到了难题。白天修好的城墙,晚上就垮塌了。这可把王师傅难坏了,怎么办呢?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奶奶,老人家给王师傅说,听说你要修城墙,造福百姓。我也帮不上忙,有个小石窝窝送给你,看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王师傅把石窝窝带回家放在桌子上,就去忙碌了。他媳妇一看桌子上放着个石窝窝,就把石窝窝挪到了地上,不小心把戴着的银戒指滑落到了石窝窝中。第二天,她去找戒指时,却发现石窝窝中满满一窝黄金,银戒指就在最上面。原来这是神仙所赐的聚宝盆。

王师傅就把聚宝盆埋在兰州的北城墙底下,城墙修好后就再也没有倒过,无论黄河水涨多高,也冲不进兰州城。

其实,黄河水之所以无法冲毁兰州的北城,是因为兰州北城的基础比较坚固。据说宋代展筑兰州城时,在城墙下发现了红色的岩石,有块岩石如同石龟一般,人们还把兰州城称为石龟城。这说明,兰州城墙的基础非常坚固。这才是,黄河水何难淹兰州北城的原因。

这些民间故事,折射出,古代人们同大自然抗争,改变居住环境的艰难历程。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将所听所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人,在这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改编,最后就成为那些或神奇的传说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以炎夏绿荫擎成长之伞

七月流火,暑气炎炎,支教生活就随着夏天的脚步轰轰烈烈来临。7月10日,我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来到郑厂镇贾窑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仲……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赤子之心,寻梦七月

七月骄阳似火,蝉鸣奏响了青春的乐章。为了响应国家振兴乡村教育的号召,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7月10日,我跟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来到仙桃市郑场镇贾窑村……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草木蔓发,初心可望

一双朴素的白鞋,一颗炽热的心。在这个蝉鸣声声的盛夏,与一路清风相伴,我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来到了仙桃市郑厂镇贾窑村,推开了我支教的生命大门。我……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滚滚长江水,依依惜别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鲍秀丽)清风拂山岗,艳阳照大江。在这风和日丽的一天,离别的笙箫悄悄吹响了。为了好好和支教的这段时光作一个告别,8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大手小手心连心,安全教育在进行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鲍秀丽)为了提升小朋友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守护乡村儿童健康成长,7月3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郑厂镇贾窑村……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文明教育树新风,垃圾分类齐行动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鲍秀丽)为了增强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小朋友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7月2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郑厂镇贾窑……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借支教斫去桂婆娑,予孩童清辉更多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乡村的号召,实现栽植桃李的教师梦,今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三下乡支教活动,随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一同来到郑厂镇贾窑村,开启支教活动……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蹀躞千里,以初心为归

7月10日,我跟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来到仙桃市郑场镇贾窑村,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支教之旅。青山环绕,绿水逶迤,贾窑村美得就像人间仙境。接下来的支教生活…… 鲍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对生命的承诺,对爱的奉献
中青网马鞍山6月22日电(通讯员刘星)夏天气温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是心梗猝死的高发季节。暑期将至,为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6月22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我是工大代言人”暑期实践队来到马鞍山市花山…
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们国家坚定文化自信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不仅如此,我们国家也确确实实是朝着这个方向行动着。可是讲究文化自信当然不仅仅是靠嘴说说,心里想想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底气。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包…
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设计之力,扬红色精神之帆 ”暑期社会实践队
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设计之力,扬红色精神之帆”暑期社会实践队6月23日是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以设计之力,扬红色精神之帆”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社会实践的第九天,烈日炎炎,却阻挡不了实践…
河南学子返家乡活动心得体会
河南学子返家乡活动心得体会这次暑假,我积极参与了河南省大学生返家乡活动,希望为家乡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经过一系列程序之后,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志愿实践者。我听从安排,主要负责退役军人有关事物…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和济南等黄河流域周边城市进行考察。期间,总书记听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红色文化,学习不止
红色,是日出的颜色,代表着光明与温暖;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象征着革命与胜利。百年风雨奋进,红色,还是我们融入骨血的基因。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着…
红色文化,渊源流长
红色,是日出的颜色,代表着光明与温暖;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象征着革命与胜利。百年风雨奋进,红色,还是我们融入骨血的基因。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着…
节水社会,你我同行——华水机械社会实践
古有明朝冯梦龙说,“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今有平达曾说,“自然界的全部事物中,唯有水最宝贵”。所以其实从古至今,珍惜和爱护水资源是我们不变的历史使命,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本。许多人认…
节水社会,你我同行
古有明朝冯梦龙说,“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今有平达曾说,“自然界的全部事物中,唯有水最宝贵”。所以其实从古至今,珍惜和爱护水资源是我们不变的历史使命,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本。许多人认…
巢湖学院学子 三下乡感悟:实践出真知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感悟:实践出幸福一:走访调研,感受文化氛围经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在正值夏季的六月我们来到了“书香小镇”—黄麓镇。沿途的美景冲散了乘车的疲惫,我们卸下包裹,拿着调查问卷走访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