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生态意识,建设美好乡村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社会实践活动
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和谐中国社会,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是建设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中国”自然不能缺少“美丽乡村”。如何针对农村生态文明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到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前推进需要解决的重要之点。因此在2022年6月21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社会实践队进行对乡村生态情况的调查。
生态意识的欠缺,人们的生态意识直接指导和制约着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行为活动,是操控人们对待生态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农民生态意识的良好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并直接作用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态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民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经济利益的增长,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农村长期以来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水平有限,致使农民只看到眼前的发展,而忽视长远。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实践队提出了建议。加强农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农民生态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要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农民对于自然的道德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向农民进行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生态文明知识,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帮助农民群众树立正确、全面的生态道德意识,合理有序地促进生态文明在农村的发展。要重视农村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学校影响力,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
(供稿人:孙孟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68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