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激发农业潜力
——许昌学院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
2022年6月21日,许昌学院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第四组队员继续进行乡村农业情况调研,社会实践接近尾声。
第四组的付靖同学,他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精神发扬地,是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西依太行山,太行山脉贯穿全境,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4种类型。林州市人多地少、土地瘠薄的现状决定了农业是林州市的薄弱环节。林州市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棉花、蔬菜、油菜、花生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坡旱地以谷子为主,大豆、棉花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少,而且产量较低.对小麦来说,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形成壮苗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
种小麦的方法和步骤:1、选种和处理: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地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选择良种,然后对种子进行晒种、药剂拌种等处理。2、选地整地:宜种植在土质疏松、地力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整地应深耕作层,疏松已经板结的土壤,把土地耙碎、耙透。3、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点播三种,注意播种密度不宜过大。4、田间管理:做好浇水施肥、科学化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5、适时收获:种子含水量20-30%左右收获产量最高。
为了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林州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先后进行过多次有益探索,但因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加之农副产品深加工跟不上,导致销路不畅、产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为解决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突出问题,林州市各乡镇纷纷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调整规划和思路。
(供稿人:付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67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