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怎样的一种力量,知识方得以在代代人间传递下去,致使人类文明连绵不绝呢?”怀揣着这样的疑惑,我加入了以“趣味小实验,科学大发现”为口号,以减小城乡差距,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他们的原理,拓展他们的眼界,培养科学精神为目标的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三下乡“化梦为翼”实践团,在6月10日到6月12日的实践过程中,跟随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位于平顶山市的鲁山县与德馨园小区两个地点进行针对教学状况的实地调研,并完成了以进行科学实验的科普讲解为中心的主要任务。
6月10日,实践团的成员共同准备了实验原料与器材,并通过了解相关知识排除实验的危险性,落实实验的可行性。
6月11日,心中的问题首次得到了一定的解答。叶县龙泉乡慕庄村,实践团的成员在社区负责人提供的房间里,进行了科普知识讲解与实验教学。这些孩子们眼中的求知欲深深刺痛了我。现在想来,超脱于人生来的求知欲之上的,更多的应是对知识的渴望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这些生在乡下,学在县里的孩子们表现出了过分的乖巧,教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围观的孩子便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着。在乖巧之外,竟显出了一丝木讷!可在面对闻所未闻的知识时,人的天性终于是战胜了这一丝由环境所造成的结果,渴望使他们紧紧地簇在一起,认真地倾听实践团成员的讲解与教学,眼睛瞪的大大的,生怕漏掉了一丝一毫的“知识”。我静静地望着这些纯朴的孩子们,久久不能言语。“‘彩虹桥’实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实验,科学源于生活,却能给生活画上奇迹的色彩,而生活,也正是由一个一个等待你们发现的奇迹所组成的啊。”在临别之时,我送给了他们这样的寄语,而他们赠与我的,则是名为“渴望”的答案。幼小的灵魂生来便会对知识产生渴望,这种渴望,源于动物学习生存技能的天性,而正是渴望,使知识从来都不会无人相承,因而代代不绝。
6月12日,,实践团前往第二个地点,即平顶山德馨苑小区。继续进行科学实验的科普讲解与高锰酸钾变色实验、肥皂实验、红绿灯变色实验、熔岩灯实验的实践教学。在这些孩子的眼中,我见到了一些别样的色彩。相较于叶县的孩子们,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灵性与充满活力的机敏。对于科普讲解的活动目标,我们采用了抢答式提问的方法来进行科学常识推广,也就是针对性的,最能激起孩子们兴趣与参与感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抢答对的孩子得到了奖励,小小的脸庞上洋溢着因自己所拥有的的知识而得到收获的满足与自豪,没有抢答到的孩子也并不气馁,所有的孩子都有着一股不因输赢而怀疑自己的气概。这使我联想到,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与天下人不争,何尝不是源于对自己既得之物的骄傲!而此时此刻,在这些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既得之物,不正是他们所拥有的的知识吗?他们羡慕着别人所拥有的,而自己所没有的知识,却也因自己所拥有的的智慧,坚定着自我。在这些端坐着的小小身躯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高大不屈的巨人,知识对于个体内在的塑造,是何其得伟大!而这种因智慧所产生的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立性,正是知识所能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啊。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在与孩子们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渐渐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知识,不仅仅是一种使个体武装自己的能力,更是一种在文明延续过程中的伟大载体。知识赋予了一个人智慧,而每一个人之间的差异性又演变出了更多的知识,经过代代的传递与辐射,最终发展为宏伟的文明。而华夏文明,正是现存的,有着知识传递的记录的最久远的文明,这次的实践活动仅仅是几千年的民族智慧的传承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从这两处地方的孩子们身上所领悟到的,便是“渴望”与“差异”。如果用化学的语言来讲,“渴望”是知识传递的引发剂,“差异”就是知识传递的催化剂,知识传递不息,文明延绵不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34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