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王志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学习了东方红一号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整理。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王志学习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当时面临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当时的东方红一号严守12字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上得去”就是要让卫星能够成功上天,最终通过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的完美结合,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了地球轨道。“抓得住”就是要能够时刻掌握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地面的距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破解卫星测轨方程式的难题,中国科研人员又做到了。“听得着”自然就是要让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而这样一件在地球上轻而易举的事情,放到太空中就会变得极为困难。最终以高稳定度的6个音源振荡器代替“音键”,用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发音,终于在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看得见”就是在卫星上天之后,能够在地球表面用肉眼观测到,这同样有难度,因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直径只有1米,上天后它的近地点在441千米的高度,远地点在1600千米,为了让东方红一号卫星能够“看得见”,科研人员为其安装了一个由高反光亮度材料制成的、可以在太空中像伞一样撑开的大型“观测体”,有了这个观测体之后,在地球上仅凭肉眼清晰可见。
最后,王志说东方红一号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运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供稿人:王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34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以食为本,品味春节”。食物自然是春节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饺子”作为代表性的春节食物,更是绕不开的看点。以“介绍春节的由来”拉开序幕,开展了对春节食……
朱偌端 王淇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2017年12月17日上午9:30,华中农业大学八院联合第二期心理委员培训于综合楼501报告厅开展。本次活动由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素质拓展部主办,其他七大学院协办,有幸请到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喻瑶为八……
朱偌端 王淇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孟子桐、郭海伦等同学的作品《微生物酯酶的基因挖掘、结构进化及其生产与应用》,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为9 227,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持科普之柄 解谣言之毒——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在校举行2017年11月8日下午14:00,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药品监督总局新闻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
朱偌端 李斌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金秋十月,在十九大的浪潮下我校迎来了第五十六届运动会。勤读力耕,喜迎十九大;立己达人,助推双一流。14个学院,135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40余项比赛,3000多名现场观众,10月20日、21日于我……
魏若梦 黄洁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我们的公平是运动员用于走路的脚步。”刘昌明老师如是说道,9月20日早上7:20,作为检查裁判的同学已经早早在二运主席台下集合,在老师的指引下,12名检查裁判更换上裁判服,为接下……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天微亮,日渐出,活力的号角吹醒了一夜好觉,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十月的华中农业大学第二运动场上,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们蓄势待发,青春的热火蔓延在整个场间。……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成绩是基础保障,而科研实践、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会让自己的学生生活锦上添花。……
朱偌端 大学生网报 华中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