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教育调研报告
——以阔乡、坎乡、扎乡中心校为例
阔洪奇乡、坎乡、扎库齐乡小组
本调研小组围绕实习学校的现状及贯彻当前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情况、调查中学教育改革情况和课程改革情况;研究教育对象的思想情况、心理与生理特点、学习态度与方法、知识结构与智能水平等德智体美发展状况等现实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展开调研,为期2周。
调研小组共6人,分别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19-2B的刘鹏飞、彭彪;艺术学院舞蹈学19-1的古丽苏来提;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19-2的乌鲁古妮萨;体育学院体教19-2的李德正和体教19-2的刘嘉。
其中,刘鹏飞为调研组长,刘鹏飞、彭彪、古丽苏来提负责访谈、走访工作,乌鲁古妮萨负责文献档案摘录工作,李德正、刘嘉负责编辑整理工作。
本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方式开展。为了保证调研内容的真实性,我们分别访谈了受援学校中阔洪奇乡中心校中负责教务与历史教学工作的郭杰克老师老师,坎乡中心校的历史教师沙仁高娃,扎库齐乡中心校历史教师关红丽,以及抽样调查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共30名学生
摘 要:2022年3月1日,本小组成员以伊犁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生身份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基层学校(以下简称为该校)实习,至2022年7月1日结束。在此期间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活动,组织建构以及人事安排、研究教育对象的思想情况、心理与生理特点、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的调研并总结出此篇报告,以便认清基层教育的现状,以便使基层教育教学人员更好的进行教学与管理活动。
关键词:阔洪奇乡中心校 教育资源 教学理论 教育实践 人事安排
一、实习学校的现状及贯彻当前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情况
1.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分配的不均衡性
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一个月后即感受到教育资源的匮乏性,从物质条件上讲学校的基础建筑,如教学楼、食堂、教师周转房、厕所等学校基础设施全部为中央拨款或者中央和自治区拨款援建,教室中的桌椅等设施也部分是支付宝等社会爱心集团捐赠;学生的学住宿费和餐费均免除。但即使中央或者自治区的转移支付或专项拨款,校中依旧没有符合标准的操场,而宿舍楼墙皮脱落现象也十分严重,对学生的安全有一定影响;在教师的学历(第一学历)和教学能力方面,大部分教师为中专或大专以及本科毕业,学历偏低;教学能力方面,根据笔者自身以及组员们听课等实践活动以及与教师的访谈,在部分教师的教学方面有照本宣科之嫌,甚至于部分教师普通话考试尚未及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教师数量方面,该校在编人数为三百余人,但因借调、病假、产假等因素,实际在校教师为一百九十余人,每门科目的任课老师均需教授一整个年级即3-4个班级,这远远大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即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在1:20以下。故教师超负荷工作,同时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但基于现实不得不如此。针对以上情况,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给出了答案:“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对民族地区、寄宿制、承担较多教学点管理任务等的乡村学校,按一定比例核增编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日后的调整中,可以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妥善解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要。
2.学校的上层构建与基层教育现实的脱钩
本段中的教育的上层建构以学校的人事安排为例。在人事安排、教学任务的分配方面,鉴于实际在校职工数量,有相当部分老师在承担人事、财务、出纳、教务等工作的同时也要兼任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事任务与教学任务不分,而人事任务多是上级安排,实际上人事任务的重要性就要大于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人事任务之上,而本应该重要的教学任务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所以兼任人事的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去认真备课、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想而知。早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了“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故在日后的改革调整中中要进一步推进人事、财务等工作与教学相分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在相对统一的教育事业单位内独立设置,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各部门专职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学校的运行效率,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不匹配性
笔者的专业为历史学(师范类),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的学习,但来到该校后即发现学习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的教育实践不相适应。这具体表现在:比如在进行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时,对学生讲授历史背景时牵涉到的某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名词,学生表示陌生,基础较差;在教育理论中面对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扰乱秩序的学生时要求老师要以温和态度劝说其改正,但此方法效果甚微,如任课老师不加以示威性手段,课堂秩序就无法稳定下来。针对此现象,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坚持以乡村教育需求为导向,加强师范生“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强化教育实践和乡土文化熏陶,促进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和乡村教育情怀养成。也就是要求教育理论与乡村基层教育现实的结合,使教育理论实际化。
二、研究基层教育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心理与生理特点、学习态度与方法、知识结构与智能水平等德智体美发展状况等现实问题
4.溯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笔者在该校中教授过八年级历史与五年级英语。以八年级历史课为例,在教授八年纪历史及听其他年级任课老师讲授时,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上课时部分学生对本应严肃历史课的态度极不认真。在学习中国历史时,面对中华民族沉痛的回忆,部分的学生态度极其不严肃,甚至于以此为乐,由此看出,部分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在教授五年级英语时学生反应相对于初中情况更乐观一些,但不学习者及仍有相当部分。笔者小组组员有同为教授历史,也有教授音乐、地理等,情况大同小异。在这种种现象的背后必有其原因,其中家庭原因是很重要的因素,这里的家庭原因在下一篇中进行叙述。除家庭因素外,还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因素:民族因素。笔者根据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学生对其本民族老师和汉族老师态度的对比以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抽样调查总结得出:本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老师的认同程度高于其他民族老师。其家长对于本民族老师的认同程度也高于其他民族老师。
故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与交融,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三章第二条与第四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理论与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材,挖掘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典型人物和鲜活故事,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等,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体现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学校方面要大量加强关于民族团结的文化设施的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同时,交流是双方的交流,在教授国语的同时要求教师也应自学一点少数民族语言,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促进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以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
5.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2022年5月《中国教育报》的《提升乡村家庭教育质量迫在眉睫》中提到:“乡村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理念陈旧、乡村地区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匮乏、乡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偏弱、乡村地区家庭教育支持功能的缺乏等问题。”根据民政部2021年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国共有643.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96%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看护。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乡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易出现空白。笔者小组成员通过走访、采访对阔洪奇乡、坎乡、扎库齐乡本地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进而得出部分原因。根据调查,以阔洪奇乡某七、八年级为例,经过抽样调查,样本中约有1/4的学生为单亲家庭,有父母离异或外出务工等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但他们的长辈文化水平和国语水平都较差,故学生在家庭中没有适宜学习的环境;而另外一些虽是原生家庭,但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中也没有可以经营的产业,只得接受国家贫困补助,在家庭氛围中就养成了一种不思进取的风气;甚至于还有一些家长每日参与喝酒跳舞等娱乐活动,对孩子成长、学业、心理等方面漠不关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原因。在家庭方面,作为老师要找学生谈心谈话,积极了解情况,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同时也要进行家访,促进某些家长改变观念,能真正成为孩子道路上的榜样。相信随着各项举措的不断深入,乡村家庭教育会少一些困难与无奈,多一分理性与温暖。
结 语
教育部等八部门在2022年8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提出了在新时代对基层教师的更高的要求:“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加要求基层教育的两个关键要素——学校和教师,要更贴合实际地改革与调整,教师更要回归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学之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心理状态的变化,尽可能补齐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短板;为边疆建设培养人才,为民族团结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2002.
教育部.《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办法》,2019.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2019.
《中国教育报》.《提升乡村家庭教育质量迫在眉睫》,2020.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202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2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