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正气代代相传
——革命节气长存
2022年6月1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社会实践队进行了刘道一烈士祠堂的考察。
刘道一是刘揆一的胞弟,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其兄刘揆一的影响较大。在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刘道一因在长沙、衡山等地联络和运动,引起清吏注意,在从衡山返回长沙途中被清吏逮捕。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保护了不少革命志士。他在狱中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在长沙浏阳门外从容就义。
“刘道一烈士就义时才22岁,而他却在这风华正茂的年岁,为国捐躯。萍浏醴起义的失败和他的壮烈牺牲,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饶怀民说,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同盟会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黄兴与刘揆一相抱痛哭,革命党人大多写有挽诗,盛赞他的革命气节,至今尚存80多首。而刘道一的哥哥刘揆一也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饶怀民介绍,刘揆一从小就正义,喜打抱不平。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显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的“小羔羊”,而是“胆大妄为”的“顽童”。饶怀民分析他的成长首先是受到湖湘文化的熏染。刘揆一的祖籍地衡山,曾经是南宋时期名学者胡安国、胡宏父子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刘揆一毕生以弘扬湖湘文化为己任,倡导衡山正气。
刘道一牺牲后,刘揆一搜集时人有关悼念其弟刘道一的诗文,编辑成《衡山正气集》,传示后人。
刘揆一从未改变一身正气的品格。饶怀民告诉我们,在“五四”运动前后,刘揆一同情学生的革命行动,并为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筹集过经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历史进入14年抗日战争阶段,国难当头,刘揆一忧心如焚,于1931年12月发表《救济国难之主张》,力主大开党禁,容纳各派共同组织统一政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32年1月,刘揆一撰写了洋洋万言的《救国方略之我见》,编印成单行本,在全国各地散发,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时局的态度和立场,因此,他和他的儿子还被国民党政府撤销了公职。新中国成立后,刘揆一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在此之后他仍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
1949年12月27日,因湘潭地方在征粮工作中出现弊端,刘揆一写信给毛主席,要求纠正。1950年3月14日,毛主席复函中有“征粮流弊,政府已发令纠正”等语。4月2日,因湘潭地方“退押”中出现弊端,刘揆一又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停止。4月14日,毛主席复函中有“退押一事,原是地方根据农民要求办理的,现已令其停止”等语。从和毛主席这两封信的往来中可以看出,刘揆一是具有正义感的。从这些回信的内容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刘揆一仍然保持良好的家风,一生正气,关注民生。
(供稿人:李佳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2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