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小分队实践成果汇报
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当有所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汇集青春力量,严遵防疫要求,按照“线上线下,就近就便”的原则,在祖国各地开展以“青春服务基层,探索振兴奥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新疆小分队是一支以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非遗品牌的打造和围绕“文化+旅游“为理念的发展旅游带动经济为基本思路的两条路径来探讨乡村振兴,深入调查乡村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的队伍。
走访非遗——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中华文化
1月10日,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小分队来到伊宁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经过与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锡姑娘”研发工作室负责人陈萍简单的交谈及采访,小分队了解到,现在公司已经从单纯的生产性企业转化为研发设计、线上线下销售的“互联网+”企业,以后将借助现在的好政策,帮助身边更多的姐妹一起进步,争取让产品走得更远。比如现在与电商平台合作,绣娘制作的各类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还通过网络平台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还有与当地汉家公主纪念馆的合作,参与馆内的软装,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去,使旅客进入纪念馆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馆内设计与年轻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设有网红打卡地,让游客进来也能实际扮演汉代公主造型,感受汉代公主远嫁西域,全方面与历史接触;以及在2021年,伊宁市首个非遗扶贫就业项目在苏勒阿勒玛塔村建成并由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项目建成后,在42名哈萨克族妇女实现就业的同时,不仅刺绣水平提高了,收入也稳定了,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柯赛绣将与文化旅游实现无缝对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脱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调研当日下午,小分队也在绣娘的帮助下亲手感受了一下柯赛绣,在厚重的毯子上,针线在绣娘手中犹如进入水里的鱼儿欢乐地跳跃,不到一会儿功夫精美的图案便呈现出来,而在我们这却是寸步难行,毯子的厚重让我们手中的针无法穿越,此时我们才明白原来非遗之所以是非遗,那绝对不是学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是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才将这一宝藏流传了下来,犹如一朵奇花绽放在民间。
研游街区——探索老城街区,发扬人文之美
1月11日,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小分队来到伊宁老城•六星街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六星街在保留俄罗斯风情的同时,景区还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景区内遍布各类网红商铺,通过合理的商业配比,激发了整个街区的活力。当日,小分队采访了一位寒假返乡大学生,她表示近年来通过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当地特色建设特色文化,使我们的家乡有了更好的发展,也希望家乡能够在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真正做到大美新疆、魅力伊犁。
1月12日,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小分队来到伊犁老街•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北疆唯一一个以维吾尔族民族风情为主体的大型原生态人文景区,因为它是伊宁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它也是民族风情的真实写照,它涵盖了厚重的维吾尔族文化。在调研当日,小分队看见在喀赞其景区内星星散散的游客身影,其中一位外地游客手上不仅拿着专业的照相机而且还拉着行李箱,走走停停的对当地特色房屋进行拍摄。在交谈中得知,他是来自广州的一位设计总监,是到这里来找灵感的,他认为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房屋建筑对蓝色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或者在外墙、屋顶或是在门板和窗棂等处,整个建筑显得精致而纯净,让他找到很多的灵感,他很喜欢这里的多元文化的氛围。
活动感悟——乘乡村振兴之浪,筑美好生活之道
“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塞外江南•多彩伊犁”小分队从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调研,看到了家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依靠自身特点建立旅游经济富民,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旅居共享新模式。在加大旅游街区综合环境的提升改造中,依托伊宁市街区浓郁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化旅游营商环境,按照“旅游+文化+就业”思路,鼓励居民发展庭院经济、特色餐饮、手工业等有潜力的市场;打造非遗品牌,全力做好文化振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靠当地特色民风民俗做好特色产业链,研发更多文创产品,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并形成品牌与旅游业结合为脱贫攻坚助力,真正做到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53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