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发展,切实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2022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探‘富’之眼”实践队队员来到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前往赤溪村的县道上,两旁远处群山层峦叠嶂,近处绿水清洌透澈,满屏都是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始于霞浦县牙城镇杨家溪村的杨赤公路,车来车往,通行有序,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交通标线显得更加显眼。徽派民居、青翠茶园、竹筏漂流,更是将遥相呼应的美放大到了极致。严冬的赤溪村,依旧绿意盎然,鸟语花香。
赤溪村妇女联合会主任钟丽眉是嫁到赤溪村的一位外来媳妇,她见证了赤溪村从过去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生机勃勃。回想起21年前第一次到赤溪村的情景,钟丽眉感触很深:“早先赤溪村是没有通往山外的大路,来的时候是在一个叫做龙亭的地方下车,需要徒步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才能进村。这些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通了,村庄变美了,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作为一名赤溪村村民,现在我觉得特有自豪感。”
赤溪村团支部书记杜赢带着实践队队员来到了他的茶店,他介绍,曾经的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畲族自然村,村里的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直到1984年,时任福鼎县委新闻科科长的王绍据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文中这样写道:“他们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吃几天。他们身上穿的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为题,刊刊登这封来信,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年9月,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默默无闻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杜赢说,从穷山村到美丽乡村,多年来,赤溪村围绕山水提笔落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实践,推动“绿盈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增收致富路。做活这片“山水文章”,既是赤溪村掘金“美丽经济”的切入点,也是全村干群的热切期盼。从这个认识出发,该村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整合村内自然生态景观、畲族文化底蕴、红色革命历史、独特扶贫经历等资源优势,完成中心村全部榴房屋立面改造,山水木屋、石墙石阶、篱笆古树等维修维护,入村标志、长安街路灯及夜景、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等建设,建成玻璃栈道、沿溪景观、路堤绿道、步行慢道等景观道路。一手创宜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逐梦“绿富美”,“大赤溪”乡村旅游格局也逐级明晰,九鲤溪水域风光、下山溪峡谷、杜家堡古民居群、云顶玻璃栈道、田园自然风光、森林养生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风生水起,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火了,村民们纷纷“应势而谋”,开办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特色民宿等。2021年,赤溪村经济收入达599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5.1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0127元,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户,占全村的44%。
在实践队队员即将离开时,遇到了跟随旅游团到赤溪游玩的浙江游客,他们走进杜赢的茶店里选购福鼎白茶。杜赢一边忙着泡茶,一边向来自各地的游客介绍福鼎白茶。杜赢说,春节前后他除了在店里接待客人外,还得整顿新建的厂房,完成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后立即投入春茶生产。去年,杜赢扩建了800多平方米厂房,总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产能进一步提升。他说道,今年的茶青价格同比往年又有20%以上的上涨,可见市场行情会进一步向好。他今年计划多出去开发客户,进一步参加广州、厦门、郑州等地的茶博会拓宽市场,利用自有的有机茶园基地,提高自有品牌的产能比例。
“以前都是村里人往城里跑,但你看现在,这么多城里人到这体验生活,给赤溪村带来无限商机。”杜赢说,他希望将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展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赤溪旅游更加多元化、让大家更了解畲村风情。
目前,赤溪村涌现出了钟丽眉、杜赢等创业人才60多人,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青年农民正在成为返乡创业的先锋队,他们已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在带动家乡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人勤春来早,乡村创业忙。据统计,2021年,赤溪村旅游接待游客25万人次,形成农家乐、小吃店、民宿、特产店、小超市等旅游配套服务经营主体约60家,旅游收入占全村产业收入的半壁江山。村集体收入215万元,约为2016年的4倍,赤溪村正朝着打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村”继续前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