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先进文化引领,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研究表明文化贫困也是导致农村地区贫困的基础性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根源。为了解文化扶贫现状,助力文化脱贫工作,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萤火星河实践小队于1月18日来到济南市三涧溪村展开调研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团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我们参加了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齐鲁样板示范村三涧溪村,扎根基层一线,分别从生活环境、产业结构、党群建设、人才引进、教育形式、政府的支持六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全面了解我国扶贫脱贫政策和制度优势,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总结出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对农村经济建设、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最终告别农村绝对贫困。近年来,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经验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要议题。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得以延续的根基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之源。三涧溪村的乡村文化特色鲜明,为了全面了解居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乡村对居民们进行采访,村民们表示除了乡村定期开展的活动外,平时还会有村民们自发举行的娱乐消遣活动,例如村民活跃度较高的广场舞。
通过调研,队员们深刻了解到乡村文化生活带给居民们的重要意义,也清晰地认识到文化传播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农村内部具有可保障的配套生产条件。由于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硬件”较为落后,技术人才流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生产“软件”也逐步缺失,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1.生产性基础设施“硬件”仍需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会使生产能力受到限制。虽然近年来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的绝对值增加迅速,但是相对比例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且已投入的生产性基础设施还存在质量低、维护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在这些因素考虑之下,未来不仅需要持续加大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可能还需要提高投入的效率。
2.人力资本的“软件”不足。除了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硬件”落后,农村社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软件”也极为缺乏。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乡村人才纷纷投入城市建设中,青壮年劳力、高素质人群流失严重,留守基层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基层干部,另一类是老人、妇女和儿童。《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量占到全国人口的20%,占农村人口的50%,留守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仅有169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3%。务农人员普遍
3.文化程度低,老龄化问题突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农业从业人员小学学历与初中学历者占总人数的85.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2%,高学历人才不足。此外,农业推广人才,农业生产型、经营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严重匮乏。相比城市,农村生活环境不佳、发展机会不足、文化吸引力匮乏,再加上对农民职业的偏见,导致农村对人才引力不足。乡村部门单位缺少引进人才的思想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缺乏引进人才的针对性和具体规划,激励机制的僵化与缺失也导致乡村振兴后劲不足。
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极具学术价值研究课题。萤火星河实践小队怀着热情与真心,担当时代责任、勇于奋斗,砥砺前行,以青春之“你”、奋斗之“你”,建设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未来的实践路上,萤火星河实践小队必定以更高昂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探寻文化脱贫之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2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