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充分利用了家乡的红色资源来了解百年党史、团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等。实践队员通过线上参观革命遗址,线下打卡红色地标,追忆革命历程,重温红色记忆,在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实践队员来自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而兴山的红色地标当属巴兴归革命根据地。2022年1月20日,实践队员前往高桥乡,打卡了宜昌屋脊—红色高桥。1月21日,实践队员在家中通过线上资源参观了中共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对坡)遗址。
土地革命时期,湖北省宜昌一带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归兴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所属中的一块,由巴东、秭归、兴山三县组成,以巴东溪丘湾甘家坪为中心,1931年5月成立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后改为县苏维埃政府),主要创始人多系宜昌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生,或经三师的共产党人介绍入党者,有黄大鹏、张华甫、刘子泉、宋宏墀、范世雅、胡荣本等人;1932年6月,留守鄂西北的红三军主力东撤洪湖,留守原根据地的武装处境极其艰难,为迷惑敌人,巴归兴县委将部队番号改称川东游击队,8月,其领导人牺牲,组织溃散,巴归兴根据地最终丧失,革命斗争转入隐蔽方式进行。
而本次趁寒假的机会,实践队员走进了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宜昌屋脊,红色高桥。1月20日,实践队员乘车从水月寺镇到高桥乡,经当地人的引导,实践队员怀着敬畏之心参观了贺龙战壕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槽舂山房红色文化纪念馆。参观时,当地人向实践队员系统介绍了高桥乡的革命历程,实践队员也聆听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这些都令实践队员感受颇深,激发了实践队员深深的爱国情怀,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高桥乡是兴山红色政权的发源地,是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鄂西革命和红军的重要根据地。早在1928年,共产党员黄中立就深入高桥苏区发展地下党组织。1930年建立区委会、区苏维埃政府、组建游击队,带领高桥军民对敌展开斗争,涌现出许多革命英烈,有着许多载入兴山党史的重大事件,是兴山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红色基因库”。
这里有在巴兴归县委领导下创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下湾苏维埃政府的旧址,有红四十九师防止地方武装袭击开挖的贺龙战壕,有纪念“撂稗子惨案”中牺牲的17名烈士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星火在这里点燃,革命遗址在这里留存,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摞稗子”惨案遗址掩映苍林,战壕遗迹静默青山,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为实践队员们播下了精神的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高桥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1月21日,实践队员在网上搜集资料,线上打卡了中共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对坡)遗址。该遗址位于巴东县东瀼口镇牛洞坪村,原建筑物为两合天井屋,现已拆毁。1993年6月,该遗址被明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县委、县政府在此立牌以作纪念。线上参观时实践队员搜集了5张图片,分别是中共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对坡)遗址所在地、中共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对坡)旧址以及遗址处的长生古井。
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是在红三军前委与鄂豫边特委郧属分特委指导下,革命又一次陷入低潮时召开的,这是根据地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根据地的革命路线和工作方向,促进了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根据地建设的不断发展。
本次打卡红色地标让实践队员深受感动,让实践队员重温红色记忆、品味红色文化,更加了解了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红色基因、红色情怀将深深刻在实践队员的心中。这段峥嵘岁月实践队员永远不会忘怀,这段历史实践队员也会永远铭记。实践队员想,红色景点带给实践队员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指导实践队员的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成大才、明大德、担大任,肩负起时代赋予实践队员们的责任,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青年应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图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