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为探寻革命记忆,重温党的历史,追忆革命历史丰碑,进一步加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和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潍坊学院的政法学院的三下乡活动实践小组开展了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组队员于2022年1月26日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了瞻仰革命先辈,赓续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周恩来纪念馆百分之七十为水面,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正如周总理给人的感觉优雅从容,刚柔并济。
实践队员通过事先调查得知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于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4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被尊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员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参观。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无私奉献,一生为民着想,寓意着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寓意着周总理的精神将普照着我们中华民族。除此以外,纪念馆中的讲解员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很多关于纪念馆设计的细节。如,四根花岗岩柱代表着周总理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的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白玉雕像、观景平台等地,细节可见一斑。这足以证明了后人对周总理的敬重。
当实践队员在陈列馆见证了周总理传奇的一生,纷纷表示对周总理更为钦佩。人生几度秋,来去匆匆,试问能有几人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无私?毫无疑问,周总理,他做到了。从年少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先求学于南开,后留学日本、欧洲。接受思想启蒙后,便立即投身中国革命,少年时便一心为民。而年老弥留之际,一句“我是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令所有人泪目,周总理真正做到了一生为国。因而也被人民亲切的尊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傍晚,残阳将逝。实践队员站在门口回望,映入眼帘的只有无波的湖面和周总理不断眺望远方的铜像。实践队员们一时感慨万千,他们明白能有如今的生活,是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像周总理这样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正如国歌中唱道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正是这些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们,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为我们建设了如今的中国。
在参观完纪念馆后,实践队员懂得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抗日、解放、建设,这些无一不困难重重,而支撑这些革命先辈们走下去的则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铸就红色精神。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
而实践队员也明白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红色基因的传承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红色基因的三步:传承红色基因的信仰;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忠诚;传承红色基因中的情怀。除此以外实践队员还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党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发挥革命先辈的榜样作用等不同形式,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实践队员也表示要以优秀的先辈们为榜样,赓续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祖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7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