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定向滴灌”转变,由偏重扶“面”向注重扶“点”转变,由偏重普惠向注重特惠转变。 从7月4日起,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脱贫攻坚,筑梦小康”精准扶贫调研服务团围绕产业扶贫为中心,在河南省新乡辉县市柳湾村开展实践调研。
农光互补:一座扶贫之路上的灯塔
为进一步推进调研工作的展开,7月5日下午,在柳湾村驻村队队长赵胜杰的带领下,“脱贫攻坚 筑梦小康”精准扶贫调研服务团来到柳湾村“农光”互补温室大棚进行调研。
“光伏发电与大棚种植相结合,这是柳湾几十年来唯一的村集体项目。”柳湾村驻村队队长赵胜杰在介绍农光互补温室大棚时说道。调研队员们发现,如今光伏发电板已经安装完毕,可以成功发电,甚至能够在电箱上看发电量的多少。但大棚还在修建当中,已经可以看出其基本框架。农光互补,是近期在柳湾进行的一个村集体项目。主要是租用农民土地,在上面架起光伏发电板,在地面进行种植。光伏发电不仅可以提供给本村使用,还能将多余电力卖给国家,取得收益。农光互补,既确保了土地的重复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为农民创造了一定的收益,增加了收入。
此次参观,不仅使调研团队对柳湾村产业扶贫现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增加对科学扶贫、技术扶贫的认识,还有利于促进调研团队员对脱贫攻坚的理解,推进调研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个体创业:一股扶贫之路上的洪流
7月10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脱贫攻坚 筑梦小康”精准扶贫调研服务团队员们跟随驻村队队长赵胜杰前往邻村个体创业模范户家中进行调研,部分柳湾村贫困村民也前来学习。
服装加工厂老板余美玲带领队员们和村民们参观了她的“厂房”,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服装厂的详细情况,包括机器的购置和服装加工成品的销售问题。队员们发现,她的工厂总共由十几个人、八九台机器构成,规模虽小,但“五胀俱全”。在交流沟通中,赵胜杰就制作服装经验不足的问题进行询问。余美玲说,这肯定需要有相关经验。必须招收并组成一道工序的人,才能进行生产。最关键的还是人员问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稳定性强的村中妇女。村民也就生产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余美玲对柳湾村民的学习表示欢迎,并表示愿意对柳湾村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此次学习之行,为柳湾村村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创业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提高贫困村民的脱贫致富的意识,很大程度的解决村中闲散或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全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合作入社:一缕扶贫之路上的药香
为了推动产业扶贫调研工作的进一步展开,7月11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脱贫攻坚,筑梦小康”精准扶贫调研服务团队员们在驻村队队长赵胜杰的带领下,对柳湾村药材种植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赵胜杰带领调研团队员们来到药材种植基地。由于药材种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种植药材的土地并不是非常集中。调研队员们沿着田地间的小路对所种植的药材进行观察记录,赵胜杰对药材的品种、生长条件等进行详细介绍,即基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金银花、皂荚树以及黄芩。调研队员们发现,金银花和黄芩种植在皂荚树下面,这样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种在皂荚树下面的黄芩和金银花也分别开出了紫色和白色的花朵,放眼望去非常漂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和观察,调研队员们对药材种植合作社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此次实地调研,调研队员们深入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具体状况,并分析和发现问题,对进一步了解产业扶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深对产业扶贫项目的了解,更好地推进调研的进程。
实地调研,调研队员们用脚丈量着柳湾村的每一寸肥沃的土地;用笔记录着柳湾村的每一个扶贫的项目;用心感受着柳湾村的每一次脱贫的变化。“农光”互补,让阳光温暖每一户贫困户家庭;个体创业,以个人带动一大片贫困户脱贫;合作入社,使药香飘进每一户贫困户的家门。增收靠项目,脱贫有门路,“脱贫攻坚,筑梦小康”调研队员一直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0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