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智慧养老”赋能社会的活力程度,发掘其问题瓶颈,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扶行桑榆实践队在淄博市高青县展开调查实践。
最后一站,我来到本地一社区服务中心探寻未知。负责人孙叔叔表示,社区实施网络化管理,并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对26位独居老人实行5个“一”上门服务—每人都有一个专职服务员,每天敲一次门,每周清理卫生一次,志愿者自带馅面每月包一次饺子,每月免费理发一次。接着他带我参观了三楼的老年大学,古风古韵的书画课堂,宽敞明亮的瑜伽教室,书籍满架的休闲一隅,映入眼帘的新空间让我赞叹不已。“记得大概早上9点,这国画班教室里就座无虚席了,课程免费老人们也感兴趣,错过了就觉得可惜。”孙叔叔向我介绍道。
望着墙上精美的绘画作品,我不禁思绪万千。智慧养老很重要的一点是聆听老人们真实有效的需求,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用什么养?拿什么做依靠?仅仅是物质就足够吗?答案并非如此。老一辈群体大多都吃过生活的苦,也就更容易在物质层面上得到满足,而他们的精神需求却往往被忽略。王奶奶心中是不是藏着一个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姑娘?李爷爷又会不会时常期待与老友在棋盘上切磋较量?这些我也许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老人们需要陪伴,需要交往,需要自我实现的机会。
所以为什么很多老人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接受一些智能化家居系统,因为在他们眼中,智能化技术设备和虚无缥缈的系统无疑是冷冰冰的,不具有人文温度,很难产生心灵的沟通。长期以来,养老一直被作为应对老龄化必然被动的选择,而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老年人自主意愿下对老年生活的选择是什么样子。其实很多退休之后的老人尚有工作能力,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余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未完成的心愿,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保持精神上的“有所求”,这才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营养。让智能互联更贴近老人的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这也是多方共同奋斗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9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