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你我共行
大多数人以地为生,土地配置关乎农民生计;土地制度是影响国家治理与秩序的重要安排,是国家危机与王朝更替之源;土地制度既造就了悠久的农耕文明,也导致了超稳态的结构。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非农建设用地逐年递增,城镇规模不断扩张,造成建设用地供给和需求失衡,对农用地及耕地造成了巨大压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科学有效的约束,普遍存在人均用地量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筑物布局零乱,环境卫生恶劣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因此,为减轻消除农村居民点的不当土地利用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限制,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集约化、合理化和科学化。1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齐鲁乡村振兴”实践队针对宅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双庙村开展了以“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土地粗放利用问题”为主题的访谈。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项关系用地结构调整、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村改水和道路交通“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民建房热情高涨,出现了新一轮农村建房热,农民建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自建住宅用地面积过大。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民建房户型随意性大。二是农民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农民把建房地点选在水泥路边,导致公路、村道两旁部分耕地被占用。三是“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明显。一些农户在集中居住点建了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旧房无人居住,形成“空心村”。四是农村宅基地私自转让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宅基地不仅自身性质复杂,而且牵涉诸多社会问题,显然无法通过单一制度调整来解决上述矛盾。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一套系统工程,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需与城镇化发展方向、农民需求、土地制度基本属性等相衔接。
此次调查活动采用派发传单、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谈三者结合的方式,调查村民人数近二百人,得到问卷600多份。实践队积极与村干部询问调查,结合村子规划与现状以及群众意愿,得出可行性高的整治意见:整治区农户退出已有的老旧房屋,集中建房统一居住,进行社区化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利用效率。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建设用地土地粗放利用问题,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与诸多群众谈心交流,与队员进行讨论研究,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从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乡村振兴齐助力,青春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需要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参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明确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81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