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我第三次给孩子上心理辅导课,面对新鲜的又一个面孔,照例还是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的内容,没有心理辅导那么严肃,只是来谈谈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学效应”。孩子懵懵懂懂,但这份懵懂也正是我选择心理辅导作为我开设的兴趣课程的根本原因。
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我好奇规则,我也觉得我的生活是有定式的,但这份定式是为何,我不知道。长大一点,多读了几本书,发现,这份定式,不如说是世界与我相互作用而对自我意识定下的认知倾向,落实到生活中,最基本的部分,叫心理。虽然现在我的认知还是稚嫩,但感觉却比童年时的迷茫好太多。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我看清了一点,定式就是存在,即使原因很复杂我不理解,我不再会去纠结“为什么啊”,然后在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被气哭或者委屈哭。
将心比心,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是混沌的,但他们又是好奇的。有的时候,有些事儿看到也就看到了,不会去问为什么;有的时候,看到了一些理所当然的事儿,却不理解为什么理所当然,正如两小儿辩日。或许,这也叫求知,但这样的求知如果没有心理学的解释和疏导,又容易偏执,淹没在“为什么”的不甘中。
而且,很多从未接触到心理学的人会觉得,心理辅导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才去做的。在因为过往对心理学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里,很多的家长可能会不太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至于对现在很多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下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不知情。
我想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心理学,一是让他们理解有些理所应当,二是让他们用这些心理学效应去认知自己,三是让孩子有心理健康这个意识。最好是,认识到加在自己认知上的定式,并能够合理运用它,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我在讲富兰克林效应时,最后提到,“爱是一切付出的总和”,希望孩子们行动起来,努力交互,自己去争取生活中的幸福。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听懂这个效应,但没关系,我埋下了一颗种子,或许以后就会生根发芽,或许是现在就有意无意已经开始。
这次的支教,我和孩子们的遇见是幸运的,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中,一颗心理学的种子被埋下。这星星之火,或可以燎原,或逐渐遗忘,但至少一段成长时间内还能星火相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8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