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是山东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社团“希望小屋-乡兴希望”公益帮扶团队正式开始课程教学的日子,在其安排下,我如约进行了与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以及教学,感受颇丰。我的授课对象分别是郓城县的夏誉茜同学和肥城市张天正同学,授课题目为《时事政治分析》。
德育为先,以文化人。习总书记曾说“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政治理论课就是“扣好人生扣子”的关键。针对偏远地区的教育则更为重要。由于地区限制及教育资源的差异,乡村地区的儿童接触外界信息较为闭塞,上课的两位学生地处乡村,对最新的时事政治了解不够全面和充分,个人的性格也较为内向,这时应利用课堂为载体在以文化人的春风细雨中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鼓励,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在两节《时事政治分析课》中,我首先简介了个人情况以及课程情况,在情感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课堂是怎么、怎么学有初步了解。再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的时政话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感受祖国的强大,感悟生命的宝贵,继而在生活中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教学相长,共同收获。“教学”从来都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好的教育一定是良性、正向的。学生从课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导向,教师也在课堂中获得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经过两次的授课,我深感自己课堂教学的缺失,这也成为后期课程调整的主要方向。一是,讲课前对学情有所忽视,导致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不足,授课节奏较快,让学生自己理解的时间过少,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在后期我会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化针对性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二是,教学设计更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由于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或者课堂知识超过了自身知识储备而导致在课上不愿说、不敢说是值得每位老师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加强鼓励和引导的同时更应讲究方法方式,使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尽管作为一名暂时性的支教教师,我们也应在教育实践中肩负起教师责任,守好自己的阵地,用我们的所学所感去关注、关心孩子,让乡村的“小花”也能在阳光雨露和呵护下尽情绽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