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更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1月13日,裕农乡野社会实践队伍枣庄小分队开启第一次社会实践,走进田舍村庄和城镇街道,对路人以及村民们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进行了随机的采访调查。
在队员们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并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不同地区农村土地发展情况,了解其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得知其对土地流转的看法。综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展开了多维度、较为综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率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枣庄市大部分村庄目前仍旧属于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模式,大多都是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而采取合作社服务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则是少之又少。当前少有存在的土地流转也大多都是靠农民自发进行,缺乏乡镇政府的约束与规范,也缺少政府对其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制约土地流转的规模化和效率化。
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裕农乡野”社会实践队伍面向大众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更广泛地调查。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超过91%的人对本乡镇本地区甚至当今中国的土地政策并不了解。对于自家土地的利用,只能够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就经常造成投入了巨大成本但是回报寥寥无几的局面。对土地政策的不明晰,只能致使农民盲目被动的投入,容易形成投入与产出不符的矛盾,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北方的土地大多都较为零散,而不像南方容易形成片状。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分户经营所具有的分散性与随意性,与土地流转之间的规模化、计划性容易形成矛盾,很难达成一致。一旦想要进行协商承包,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联系协调各家各户,导致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以成功,制约了土地经营的发展。
同样的情况下,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高利润高薪产业涌现。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人们疲惫于一天的劳作,最后付出的汗水却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等价的收获。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消耗之下,人们担忧投入与产出不能成正比,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就越来越低。农业更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相比于“金刚不坏”的工业,“高速运行”的交通运输业,“温室”内长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是蝗灾、火灾、寒潮等意外发生的灾害,都会给农业造成致命的伤害,给农民带来难以挽救的损失。辛苦照料了一个周期,付出了汗水,最后却因为意外事件导致努力付诸东流,自然更容易导致生产积极性的降低,造成土地产量较为低下的现状。
土地作为一种有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土地资源供给稀缺性与需求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闲置、浪费等情况,更加加剧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将不同程度上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流转起来,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业健康平稳向前发展。针对目前多数农民对当今农业土地政策并不了解的情况,乡镇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不定期宣讲,到乡村阡陌中为农民讲解,让农民更加了解现在乡村发展的政策,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寻找发展的良机。一方面,使其了解“三权分置”、“土地流转”等大热政策,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明确自身的权利,有效保护农民自身的财产,从而更为大胆的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合同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双方的履约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每一分土地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6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