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之文化视角.
翻译历来被视为一种只在语言层面上进行的活动,因此人们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本。传统翻译理论研究以原文为中心,认为译者是完全被动、透明的,就象一个忠实的仆人,亦步亦趋、忠心耿耿地为原文作者服务。这种规范性的、理想化的译者观使译者身陷尴尬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翻译实际上是-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重点逐渐从文本转向那些影响翻译过程的社会文化因素,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涉及源文本和目标文本,还牵涉到影响译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各种因素,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人们意识到必须把目光投向文本之外,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受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影响和启发,译者是一一个受制约的文化操纵者,也是一个文化建构者。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是我们观察世界、感知现实的一面镜子,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控制作用。这种作用是难以觉察的,同时也是不可抗拒的。译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文化语境下将目的语文化内化于心,时刻处于目的文化的操纵之下。
在翻译过程中,从选材到对原文的解读,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主
体性的发挥无不处在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之下。译者受到意识形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4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