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德镇,造访千年瓷都
——星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第七天报道
宣传组讯(通讯员 项华美 温创嫦)自陶瓷的出现,是人类跨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为了响彻当代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弘扬我国瓷都文化,7月14日早上9:00,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星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
认真记录笔记 林海涛/摄
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据了解,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每一件瓷艺品上的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素有“瓷都”之称。从古至今,景德镇的陶瓷业始终保持着“瓷都”的地位,统领天下。
调研当地陶瓷文化 林海涛/摄
五方杂处,祀神酬愿
千百年来,景德镇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逐渐融合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情风俗。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祭祀,这是景德镇会馆特点和瓷业的习俗。即陶瓷在烧制前要拜窑神,寓意得到窑神的庇护,便可以成功烧制出好的陶瓷。
了解陶瓷制作流程 林海涛/摄
通湖达江,瓷走天下
景德镇四面环山,自古陆路交通相对闭塞,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而昌江,作为景德镇物资供应和瓷器外运的重要通道,成为景德镇和外部世界沟通的纽带,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此外,为了顺应当今社会“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进而推动陶瓷文化发展。
和朱献珍师父合影 林海涛/摄
艺术为主,一直在创新
朱献珍,从小受陶瓷文化的熏陶,有二十多年的制作陶瓷经验,是一位有名的仿制明朝陶瓷品的陶艺师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整个陶瓷制作流程中,始终保留着部分的人工制作,但是很大方面上是机械化取代人工化……”朱献珍师父在向队员们介绍自己工作坊时说。同时,根据朱师父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一个陶瓷的制作效果可以根据烧制时的温度、火候、还原性以及味道(风格)等来区分,并且影响销售时的定价。而在景德镇周边,除了郊区的古窑外,很多自营的工作坊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方式,毕竟“术业有专攻”。但主要的还是以装饰品为主,注重艺术的还原与创新。
调研结束后的大合照 陈德溪/摄
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世界瓷都,千年瓷都”的美称,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依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9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