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湖笔又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是笔中之冠。为了探究湖笔制作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6至7月17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浔真团队”来到浙江湖州,参观南浔非遗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专家张毓文老师、前往善琏湖笔制作工坊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探究湖笔制作保护与传承现状,扩大湖笔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聆听老师傅的湖笔人生
采访中,张毓文老师告诉团队成员,在父母祖辈的影响下,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学习制作湖笔,在她的家乡善链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湖笔。“我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制作湖笔的,湖笔制作大部分都是家传的。在我家乡善琏镇除了有湖笔制作厂以外,还有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湖笔一条街等。”张老师如是说到。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张毓文老师通讯员叶雯佩摄
湖笔之所以能成为文房四宝之一,闻名海内外在于它的质量、做工、笔锋均为上乘,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青睐。张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一般的毛笔会开叉、掉毛、散锋,但是质量上乘的湖笔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湖笔制作从择毛开始就精挑细选,历尽120多道工序,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支湖笔的制作。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出来的湖笔质量精良,笔锋不散,不容易开叉掉毛,下笔时柔中带刚。”
图为湖笔展示通讯员叶雯佩摄
善琏湖笔甲天下
7月17日上午,团队联系到一家善琏镇当地的湖笔制作工坊,前往实地考察湖笔制作的传承与商业化现状。老板的工作室就在双羊湖笔厂对面,是一家始于民国,三代祖传,由七个奶奶组成的湖笔小作坊。80年代一直在双羊厂做水盆。厂倒闭后,先后给桃源、苏州湖笔厂、上海工艺、周虎臣、日本和韩国做代工。 据团队成员了解到,老板的湖笔制作工坊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电商与线下工作室同步进行,电商平台的开拓为湖笔的销售打开了一个新路子,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订单量居多。
老板指着前面在水盆旁工作的老师傅说到“:这道工序是择毛,要把成色上好的适合做毛笔的毛一根一根挑出来。而且这些步骤都只能人工来做,机器替代不了。”成员尝试了一下发现就连这道小小的工序都不简单,不仅考验眼力还需要工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所以现在作坊里都是老奶奶在做,年轻学徒比较少,老板透露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学徒愿意长期学做湖笔的了。
图为老师傅给团队成员示范择毛通讯员叶雯佩摄
湖笔制作传承的困境
团队成员获悉,目前湖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主要在善琏镇。除了有政府扶持的湖笔制作厂以外,还有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往善琏镇参观湖笔制作过程和定制湖笔。在南浔非遗馆里,不定期会举行湖笔制作表演,张老师会向游客讲诉湖笔历史、制作工艺、与观众互动等。为了更好地传播湖笔文化,传承湖笔制作工艺,当地旅游公司会与学校机构合作开展夏令营湖笔制作体验活动,甚至与来自新加坡等海外学生进行交流。
图为老师傅在制作湖笔通讯员叶雯佩摄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发现,湖笔拥有实用性与文化性的双重特点,即使在传统文化与工艺式微的今天也能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湖笔制作工序繁多、工作辛苦,过去都是“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师傅。”现在的年轻学徒大多浮躁坐不住,往往学习几个月就开始出货,这样很难做出质量上乘的湖笔。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受到现代商业社会快节奏影响下年轻人很难耐下心来学习耗费时间的手工湖笔制作似乎也是情有可原。最好的传承是发展,如何吸引年轻工匠和进行现代化转型是湖笔制作技艺的新时代命题!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工艺有它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不能让璀璨的工艺后继无人,成为象牙塔里的明珠。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帮助鼓励年轻学徒坐得下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将湖笔制作工艺学到家,将湖笔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通讯员杨婉蓉 陈思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7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