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刻不容缓。语言沟通障碍,是导致乡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中指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推广普通话,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号召,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广外艺青年在行动”哆来咪实践队于2021年7月26日启程前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推广普通话。
作者:张慧
一、项目实施背景及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21年7月26日—8月2日
调研地点: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
调研团队:哆来咪实践队
团队成员:张欣(队长)、张慧、陈晨、陈思凡、黄子诚、廖梓榕、石康文、郑依文、张清颖作为队员
指导老师:邓韵卿
学校: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调研背景:为积极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号召,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宣传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哆来咪实践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广外艺青年在行动”哆来咪实践队于2021年7月26日启程前往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广普通话。为了深入了解当地人对普通话掌握程度,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普通话,我们开展“关于客家人学习普通话现状”的调研活动,从多方面着手调研,让当地人重视普通话学习。
调研方式 :访谈法、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 :居民
调研内容:关于客家人学习普通话现状
调研目标:深入了解当地人对普通话掌握程度,将推普与美育结合,深化推普工作。为师范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供平台,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三下乡”“推普”“美育”“红色文化”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基于此次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哆来咪实践队”于2021年7月26日—8月2日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开展的暑期“推普+美育”活动进行。通过在这段时间里的实地勘察、调研以及与居民交谈中思考和探寻短期推普与支教的意义和整改建议,把调研的方向放在居民这个群众主体,大致将目标分点如下:
(一)调查苏区镇居民对“推普+美育”的了解;
(二)探索苏区镇“推普+美育”的实践路径;
三、调研形式
(一)线下通过义演活动开展前期预备工作
前期在苏区镇人流量密集处进行义演活动,演出内容与后期美育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开展诗歌朗诵、集体合唱、舞蹈表演、手工教程等活动,为后期“推普+美育”调研活动做好思想上、素材上和内容上的铺垫,获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和反响。
(二)通过美育助力推普发展
此次活动目的与经济基础薄弱的乡村小学紧密联系,探索推普与美育的有机结合,既能为师范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供平台,又能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美育课程教学期间,将推普内容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让推普与美育融汇的目的。
(三)以调查问卷、家访形式进行调研
鉴于调查地点的人群分布以老人小孩为主,此次调研采用纸质版与电子版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派发。在人流密集处派发纸质版调查问卷并邀请居民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此外,挑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家访,并填写家访问卷。
四、调研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是苏区镇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全体村民。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9份,有效数量为59份,回收比率98.3%。
此次问卷调查参与对象中,男性占66.1%,女性占33.9%。
(一)大部分居民都对普通话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并认为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二)年龄较大的居民认为学习普通话用处不大,在当地与人交流用客家话足以满足日常需要。
(三)大部分家庭更加重视下一代的普通话教育,有效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该地没有专业培训业机构等,普通话标准程度不高。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历程度影响当地人用普通话交流
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人学历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人学历程度仅在小学阶段,甚至没上过学,人们彼此间的交流以客家话为主。当地年纪稍大点的一般都不会讲普通话,讲普通话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学生也仅限于在学校讲普通话。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能够流畅用普通话交流的人只有极少数,语言输入不够导致语言输出数量有限;没有上过学的人,只能听懂少量基本普通话但不会说,也就是语言输入后无法正常输出。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和监管执法下,镇上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普通话在当地的传播。
(二)当地欠缺良好的普通话师资
从问卷调查结果上看,当地人对学习普通话的意愿是强烈的,都渴望能学好普通话并且学以致用。根据实地考察,当地未设有专门的学习机构和普通话培训机构,也没有组织相应的团体学习,对于推广和继续深入学习普通话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缺少非教学相关的语言环境
当地主要讲客家话,即第一语言,因此学习普通话对于村民来讲是第二语言。相比第一语言获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环境更显重要,有必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的语言环境。非教学相关的语言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语言环境和家庭语言环境。在苏区镇社会语言环境简单,多数以客家话为主。在家访调研过程中,基本上所有家庭在家里交流都是客家话,只有几户人家会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接收到语言的信息越多对于学习语言越有利,单单是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是无法大幅度提升讲普通话的水平,需要有语言环境来制造语言输出,而这正是苏区镇所缺少的。
六、调研反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地区的群众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才可能尽快提升当地社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以达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和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推普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宣传要到位,号召力要强
政府部门宣传推普信息要落到实处,形式多样化些,做到更接地气、接人心。传统的贴标语、挂宣传栏的宣传形式已不再新颖,时代在进步,宣传也应革新,与时俱进,符合大众。在号召力上,领导班子要发挥好的带头作用,日常也多说普通话,让人民群众们重视起普通话学习,意识到普通话学习无论是对于日常生活还是将来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健全长效推普工作制度
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统筹和监管语言扶贫工作,并设置专职岗位,专人专管,建立健全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定期前往各村寨检查验收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度及成果。
(二)学校方面
1.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普通话教学
从多方调研结果上看,尽管学校大多数课程是多用普通话教学的,但是多数为客普,不够标准流利,因此教师应多练习普通话,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授课,让学生更多接触到标准普通话。
2.学校多设与普通话有关的标语
在学校楼道、宣传栏等学生活动范围的公共场所多张贴普通话的标语或名言名言、古诗句等,不仅能增加汉语的出场率,加深汉语在学生记忆里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这些短小精炼的句子。
3.多举办关于普通话的校园活动
学校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红歌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或配音比赛等用普通话展出的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又能将普通话融入其中,学生潜移默化多读多说普通话,自然讲普通话的水平会逐步提高。
(三)家庭方面
家长应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做好榜样作用,平时多与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日常闲暇之际,与孩子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跟着音频声一起读句子。学无止境,家长有不懂的地方,也应不耻下问,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当整个家庭氛围融洽,家庭成员相互之间重视也乐于用普通话交流,那么所有家庭成员的普通话水平会大幅度提升。
七、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J].中国民族教育,2018(03):11.
[2]孙尧. 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N]. 中国民族报,2019-06-28(005).
[3]达久木甲. 加快推广普通话 助力脱贫攻坚战[N]. 凉山日报(汉),2018-10-13(002).
附录一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1UnVpqMbclNcj3JDJ3bsw
提取码: gm9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7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