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践背景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为继续助力乡镇致富,推动风光互补新能源布局新农村,将新能源、新制度、新技术等要素有机融合,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与乡村的丰富的生态碳汇资源、广袤的空间资源的良性互动,开辟城乡资本,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学子组建“电暖民生,‘伏’利无限”——苏电扶贫考察宣讲团队。
二、 团队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电暖民生,‘伏’利无限”——苏电扶贫考察宣传团队成立于2021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王可为队长,队员为电自院唐俊秋、刘畅、陈上、陈龙、康澍辰、叶欣雨,新传院张聿竹、张琪杭、杨婧、孙亮亮、鞠苏璇,马院徐燕,外院戴明轩、董雪,社发院陈子晗,共15名同学。
在指导老师吉宗瑞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综合考虑国家重要战略以及“碳中和—新乡村”的耦合机制构建,经过团队成员的讨论协商,最终决定拟定课题为“苏电新能源扶贫以及发展的探索”。
三、实践流程
(1)观摩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首先来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参观当地电力历史有关展馆,考察学习江苏电力的历史,以体悟奋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接着考察典型地点,近距离感受江苏省电力建设的伟大成就。翻开1994年至今的历史长卷,将目光聚焦在电力扶贫的历史成就上,仿佛伴着党与人民筚路蓝缕,砥砺走过全省扶贫通电阶段、综合性扶贫阶段和精准扶贫阶段。一张张剪影,记录着扶贫路上,苏电人的号角高亢激昂,苏电人的足迹走遍华夏大地,以“绿色电”托起“小康梦”,凭“电暖流”疏通“脱贫路”。
(2)选取典型地点开展实践
该团队选取典型地点盐城射阳六塘村、盐城市滨海县开展考察。
在六塘村走访的过程中,成员了解到,2016年仍为省级经济薄弱村的六塘村,在国网射阳供电局的帮助下,建设了具备自动卷帘、自动土壤加热等电气化功能配置的蔬菜大棚,同时也保障了规模化、产业化的供电。政府与村民心连心,手拉手,用劳动创造了如今美好的生活。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察了解到,在沿海区域滨海县还积极开发海上发电技术。 海上发电技术不同于其他发电技术,往往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在发展海上发电往往面临船机和海况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受全球海上风电大环境影响,国内仅有的十数艘海上风电专用施工船早已被锁定一空。另一方面开工以后海洋极端气象频发,这也给发电技术带来了不少困难。然而面对这些困难,滨海风电人也从未想过放弃。滨海南H3#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滨海H1#100MW、滨海北H2#400MW两个海上风电场共同构成亚洲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集群。届时,年发电量总计将达到20亿千瓦时,与传统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8万吨。滨海风电人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在新领域中大展身手,为全县供电结构向着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
(3)走访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港口发电厂学习
在充分了解国网历史成就之后,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江苏省射阳港发电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台市供电分公司取得联系,利用假期时间,走近发电供电人,进一步了解农村社区电力普及现状,加深对发展新能源电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学习到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
(4)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普及工作
通过广泛的学习与亲身考察,团队成员意识到依托射阳广阔的地域,富足的太阳能资源,大量的农房建筑,探索分布式光伏建设新模式,是构建射阳乡镇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个认识,队员们来到射阳多个社区乡镇,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立足于搜集的图文影像资料,积极组织宣传。宣传主要围绕科普光伏发电的专业知识、独立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能方法以及构建了实现自主清洁能源发电,自给自足的美好前景三部分展开。巡回宣讲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光伏发电的优越性与巨大潜力,为光伏发电技术在农村的发展添一份力。
首先,团队以列数据的形式,普及了世界能源现状,包括当今能源形势、电力资源与人口问题带来的在能源需求方面的矛盾、其他能源的供应日渐乏力三部分,揭示了重视能源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出对光伏发电技术的高度潜在价值的论述。队员科普了太阳能发电的优点,展现了光伏发电技术的可靠、方便使用、性价比高等特点;同时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缺点,讲“两面理”,对该技术做出更完善的普及。接下来,团队剖析光伏发电的两种分类,重点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解析该技术的大致框架与技术路径,以此减少高新技术带来的陌生感,加强听众对于技术本身的熟悉感。最后,团队成员紧跟时代,讲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即习总数据所说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同时给群众们普及了新农村新乡村的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高度整合上述两项政策后,团队成员认为“碳中和—新乡村”可以构建战略耦合机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分布式光伏发电便能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从而展示了新能源在这个大转型时代所具有的机遇。在此过程中,也高度体现了团队成员思考的细致深入缜密性。
四、 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看到了供电人热血无私、一心为民的担当精神,也在渴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当代大学生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回顾过去,射阳国网的先行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新能源发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这一代青年也应该为射阳的电力发展尽绵薄之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更多的光伏发电知识为群众所知晓,以分布式光伏建设促进乡村的能源结构转型,构建“碳中和—新乡村”两大战略耦合机制。
电力助民生,“伏”来乡镇兴,期待在未来,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可以被广泛使用,射阳城乡可以走上高效绿色清洁的发展道路。享有“东方湿地 淮水长廊”的射阳,也能因绿色发电保持为一个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8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