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可降解‘塑’造未来”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
文献拓展调研
组长梁思航按时召开了线上会议,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终确定下本次文献调研行动的分工与预期目标。会议结束后,组员肖嘉毅和刘慧敏开始着手在中国知网和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进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并于中午12点时收集“可降解”和“PLA”相关文献十余篇。本次的文献资料综述主要围绕常见的可降解吸管材料种类;可降解材料PLA和PGA在餐饮领域的应用;可降解材料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三方面进行综述。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调研小组发现了前期调研工作中被忽略掉的另一种可靠的可降解材料PGA。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后,调研小组开会讨论并决定将PGA也列入本次调研的范围内。
在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整合后,组员刘文卓在8月12日开始进行文献资料的综述材料撰写工作,组员刘慧敏和肖嘉毅分别对“可降解”和“PLA”两类文献的综述提供信息处理的协助。
吸管材质鉴别实验
在调研小组线下实地调研吸管材质种类的过程中,部分吸管的包装上未标明材质,仅凭肉眼也无法观察出该吸管的材质。为解决这一难题,“可降解‘塑’造未来调研团”在组长梁思航的统筹规划下,开展了关于吸管材质的探究性实验行动,本次探究性实验中,组员们分工明确,对待实验认真严谨,务实求真的态度贯彻始终,最终达到探究并验证出20种不同餐饮店的吸管材质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增加了本次调研数据的可参考性。
为验证调研小组对于耐高温特性进行实验的推测,调研小组用60°热水和常温蒸馏水开展了探究性实验。据观测,其中9种材质的吸管在静置十分钟后就开始软化,二十分钟后形状改变,另外4种吸管十二分钟左右开始软化,其余吸管则不发生形变。因此,调研小组认为,其中的13种材质为可解决吸管,剩余7种为普通塑料吸管,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吻合。
问卷结果新分析
在“可降解‘塑’造未来”调研工作完成后,有团队成员提出问卷分析新思路。团队成员通过线上会议就此展开讨论。
讨论中成员肖嘉毅提出,纸质吸管在消费者群体中遇冷,PLA材质吸管的现状也不容乐观。2020年初,国家发展改革为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称为“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低,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对于PLA可降解吸管而言,“限塑令”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限塑令”能管控“大连锁”但难以管控小摊贩。PLA材质吸管整体的行业规模仍然“小而散”,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不少消费者怀疑,部分使用PLA吸管的餐饮店铺到底是出于环保意识,还是只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近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拒绝接受餐饮店使用PLA吸管后的额外收费。在这种消费理念下,餐饮店难以通过将PLA吸管成本附加到饮品价格中,加重了PLA吸管给餐饮店增添的成本负担,进一步影响了“小而散”的餐饮店改用PLA吸管的动因,从而改为逃避监管,仍然选择使用原本该被禁止的PP(不可降解塑料)吸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0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