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各种农作物长势正盛,大片大片的绿色透着勃勃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实践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主要参与了电话访谈农场负责人,然而在与两位农场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当下农村情况与我之前的设想并不相同。经总结,有两个问题引发我更深入的反思。
首先,当我问及在农场进行机械化改造时是否有国家补贴支持时,两位负责人给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首先这种情况可能与调研地点的选取有关,寿光作为蔬菜之乡,大棚经济兴盛,经营大棚的农户数量多,政府可能无法支付如此大的补贴;其次,蔬菜大棚技术首先在寿光发展,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在很大程度上寿光的大棚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革新,现在的寿光也需要国家的支持,唯有此,这座城市的农业才能继续蓬勃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任何一座城市,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掉队。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在于,虽说各地机械化都得到了推广,但仍有不少地区在此条件下非但没有产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反而劳动力短缺始终是不变的障碍。这与近几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有莫大的关系,除此之外,在调研过程中,一位负责人解释说,现在的农村农业的主要劳动力大多为40——60岁之间,年轻人基本上都会选择去城市里谋出路,而不屑于从事农业,年龄更大的从事农活则会力不从心。无论如何40——60岁年龄段的人群是十分有限的,农业种植过程需要人工操作的部分仍占较大的比例。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农业工作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毕竟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人才的更新迭代,农业也需要有不断的人力供入。
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收获颇多,一方面为团队“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村隐形失业问题”课题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远离土地,我们选择倾听一下农民的声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