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立安徽大学到如今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自1928年建校以来,走过了近百年的岁月。为进一步了解过往岁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于实践第七天邀请到了,安徽师大中文系1981级校友胡传志,追随前辈足迹,回首师大岁月。
胡传志不仅是在安徽师大度过了本科时期,还曾任文学院院长一职,在安徽师大留下来美好的回忆。
胡传志向记者回忆到,在本科期间,他在赭山校区,教室的前面是赭山。从教室,能够看到几棵非常大的合欢树。合欢树会在初夏时期开出很漂亮的花,白天张开晚上合起来。看着满树的合欢花,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师大的美丽。胡传志表示,除了美景,师大的魅力还在于,在当时全国排名前列的图书馆。为阅读更多的作品,胡传志每个月都会用一个黄书包,背一整包书回宿舍,那是他充实的大学时光。胡传志提到,文学类学习方面是需要课外知识的辅助的。如果不读,专业知识方面是不够的。像《牡丹亭》、《镜花缘》等这些文学作品,胡传志中学时是没有读过的。他们教材上面只有那么短短的一张,很小的篇幅,如果不花时间去精读,就无法理解文学史上的内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胡传志渐渐发现了文学世界的精彩,也渐渐地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在安徽师大的青葱岁月里,胡传志影响最深刻的,是与同学们相处的种种。他回忆到,当时的寝室是十个同学住在一起,每天晚上会有一个叫半夜谈的活动,就是寝室的同学之间在聊天。因为同学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经历和见闻,当时没有网络,那么“半夜谈”就成了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在胡传志大学期间,突发阑尾炎,同学们用板车将他推到医院。这是大学时代非常珍贵的回忆。
多年以后,胡传志回到安徽师大任院长一职,他向记者表示:“安徽师大是我的母校,这些美好的东西是我所留恋的,这种留念不是物质资料能够代替的。”在安徽师大,老师的教诲让他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余恕诚先生,是胡传志本科时的老师。在他眼中余老师是谦谦君子,为人特别厚道。余恕诚先生的教案非常让震撼,一首诗歌,他可能有三稿教案,还会加很多批注。这让他认识到,上好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下功夫。这些老师,胡传志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标杆、一个学习榜样,是一个精神上的领袖。
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和胡传志自己的经历中,他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上有了自己的态度。胡传志提到,首先是做人,做人不能够很计较,要有奉献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然后才是做事,不能把自己弄成书呆子,什么事都不会做。做事,要尽量锻炼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对于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发挥党员的作用。胡传志回忆到,他们当年高考用的是纸质版,中文系的领导给他安排了重要任务,保管高考试卷。那时候特别热,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要呆在里面24小时。胡传志明白,他是一位党员,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有很好的党性原则,要有很多的廉政意识。最后,是做学问,他表示,作为大学老师,第一肯定是把课上好,这是一个不断的探索提高的过程。所以,有时候,大家必须要淡薄一点,放掉一些利益的东西,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不仅是对个人有意义,更是对学术界有意义,他觉得这是作为教授应该做的。在总结、继承前辈学者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是后人的宝贵财富。
最后胡传志,向当今的安徽师大学子提出建议:大学四年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去学习。课堂学习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课后的阅读至关重要了,一定要把握重点。把自己的基础打牢,这样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1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