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红色寻访】安安徽师大05级校友丁晴:真诚做人,踏实做事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肖雪琪

2021年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采访了05级中文系本科生09级文学院研究生丁晴,现芜湖市横岗中学语文教师兼语文教研组组长。毕业九年,丁晴重返母校,再次拾起过往的记忆碎片,感慨的是物是人非,心中仍不减的是对母校的热爱和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情。

(丁晴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安徽师范大学 肖雪琪提供)

从步入大学开始潜心学习

回忆起第一次踏入校园,丁晴仍记忆犹新,那时的安徽师大花津校区刚建成不久,文学院是所有学院中第一批搬到这里来的,校内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才刚刚栽种,几乎所有的水泥地都暴露在阳光下,空旷的校园和军训时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给丁晴留下了“寂寥”的初步印象。但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学校环境,丁晴才没有步入大学就心浮气躁,而是沉稳了下来,她认为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潜心来学习和做学问,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

在大学能得到的远不止于书上的专业知识,丁晴在保证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参加了不少学生组织,从班级的文艺委员,到赭麓书画社的文艺部部长,再到研究生时文学院研究生会的文艺部部长,丁晴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能力、艺术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让她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加自信。被问及是如何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学生活动的参与中找到平衡的,丁晴表示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两者兼顾也的确很忙很累,但如果想要在大学里脱颖而出,肯定就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幸,有所付出必也有所回报,丁晴大学时所积累的一切,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都化为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信任回馈给她。

从教的决心在安徽师大的土壤中萌芽

回想起在安徽师大求学的美好时光,丁晴激动地表示有几位老师对她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她本科期间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叶帮义老师一上午四节课连堂,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他可以四堂课都不下课,学生在教室中坐四个小时,老师就要在讲台上站整整四个小时。“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这四个小时坚持下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丁晴回忆起来颇为感触,或许就是那时老师在讲台上精彩绝伦的讲课,在她的心中埋下了想要从教的种子。

给丁晴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研究生期间的导师何更生教授。何更生教授在她本科期间上的正是关于教师理论的课程,也正是这门课程,奠定了她后来对研究生时所学专业的兴趣,后来她决定考研的时候,才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丁晴提及何更生教授时,言语中十分景仰:“和他接触越深,他做人的高尚、做学问的严谨就越影响到我的人生和价值观。”后来丁晴也从事了语文教学工作,两位老师的为人和教学也无时不刻影响着她。

在安徽师大的摇篮中学会为人处事

在丁晴的眼中,安徽师大更像是一个摇篮,接纳了刚刚离开家人、将要步入社会却仍懵懵懂懂的她,教育了她在未来的人生中应有的行事准则,也孕育了她的梦想,铺就了她的成长之路。提及此处,丁晴十分感激她本科期间的辅导员李伟老师,是李老师的关切和包容让她在初入大学的无措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她表示,李伟老师也对她的入党之路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我那时就想,我一定要做像李老师一样的人,虽然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我也会用这微弱的力量和光芒去照亮身边的人”。

走上工作岗位,安徽师大带给丁晴的还有一种名为底气的自信。采访中记者问到“安徽师大的教育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这个问题时,丁晴的脸上满是自豪的光芒:“每一次别人介绍我或我做自我介绍时,都能骄傲的说我是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安徽师大,无论是整个校园的学风,还是老师们治学的态度,都教导了丁晴要时刻认真严谨,她认为这对她的人生来说是都是很宝贵的财富,让她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

“惟诚可破天下之伪,惟实可破天下之虚。” 这句话出自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安徽师大教会丁晴的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现在,也由她再传递给安徽师大的莘莘学子,共同勉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三)

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辑视频,经过昨天一天的努力,我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筛选。经过我们队员一上午的努力我们收集……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二)

所以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时我们比昨天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正是因为大家的不理解更加让我们奋进。但也有同学遇到了好的情况,通过昨天的宣传之后有的群众已经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和……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一)

2020年7月16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动主题,在豫西、豫南地区进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二)

但也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队员的调研,虽然使我们队员有点失望,但却因为他们的拒绝,让我们队员更加有了奋斗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他们拒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再换别人……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一)

2020年7月1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

2020年7月18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继续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进行实践活动的第四天,守护者社会实践队开始组织开展线上讲座活动,希望通过该讲……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二)

7月18日上午九点,革除滥食“野味”陋习的线上讲座活动准时开始,在讲座中队员们引经据典,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告诉听众们,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听众们听后反……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4月23日,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最新发布

故事未完,再续琅琊
设计师杨红强曾说:“选择朱家林村进行乡村振兴就是因为看中了她特别“穷”的特色,这里是中国最广大农村的典型代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朱家林村焕然一新,村里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脱掉“…
【暑期社会实践专题】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时代责任​——南工程学子深入了解红色遗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
耿天玉:采得百花成蜜后,身正为师树榜样
追寻红色足迹,探寻红色基因,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于7月16日实地走访师大优秀校友耿天玉,听她讲述作为一名教师和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且将热血付青春,朝气蓬勃展亮色记者了解到耿…
七月盛夏,故事待续
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琅琊调研团”来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开展为期十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炎热的七月,我们一行十二人告别学校轻松的生活,踏上前往朱家林村的路程。城市的繁华…
勇气,勇敢,突破!
实践第二天,我们步行前往实践第一站——村委会,这也是我正式迈开脚的第一步。当其余人大胆走进村委会时,我心想:这么多人都进去是不是不太好,感觉像是逼问,到底要不要进去?最终,我还是选择站在外面,…
初遇,朱家林
为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也为给自己一个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新时代下农村发展新形式的机会,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山东理工大学“琅琊调研团”于7月13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党员杨穆龙:九秩传承师大精神,青春接续中文情怀
九秩传承师大精神,青春接续中文情怀。2021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校友寻访队邀请到了2006级中文专业的杨穆龙学长进行线下采访,听他讲述以青春奉献师大建设、传承中文情怀的动人…
走进现代田园,助力乡村发展
2021年的暑假,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共11名同学自发组成琅琊调研团,到达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村开展社会实践。我们以朱家林为核心走访了当地的多家企业及农场,并采访村民、村委、…
论朱家林内生式发展
从风景到人,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改变之大、之广。朱家林作为中国80%农村的典型案例,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齐鲁样板是否可以推广复制,助力更多的乡村发展。相别,恋恋不舍通过走…
我与朱家林的故事
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为我们提供近距离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会学习到在学校书本中无法汲取的社会经验;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良好方式。这个暑期,我与另外10名同学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