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河南大学“追远延安源,熔铸红色魂”团队前去延安革命红色旧地进行党史学习和实地调研。团队在几天的时间里分别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局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学习了这一段时期党的历史,探讨了延安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延安革命纪念馆宏大又庄重,里面有两个展区,一个关于延安精神,一个关于百年党史。
在第一个展区里面,我看到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看到特殊时期的方针政策,它们在慢慢填补我关于红色历史的空白。我尤其注意到这里有许多刻画着那个时代的微缩景观,在景观里面,有的人背着包裹,有的人挑着担,有的人运输物资。老革命区的人们在尽自己所能帮助着中国共产党。就像毛泽东在上面提笔的那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突然发现,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不只是书本里的那些概念,它是实践得出的真知,是蕴藏在这些雕塑中的内涵。
随后我们进入到第二个展区,映入眼帘的是嘉兴红船的模型,再向里走,有已经发黄的手稿,有人们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和武器。在物品的不断更迭中,我们看完了党的百年历史。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到百年的党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党史的了解是片面的,我只是记得有一些经典的会议和事迹,而不清楚它们的前因和后果。在这次的参观中,我看到排列着的不熟悉的名字和会议,它们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共同构成了这一百年的历史。应该还有一些像我这样的人,对党史的记忆是点状的,我们知道遵义会议,知道改革开放,知道新时代党的成就,我们好像知道的不少,但却从来没有理清这历史的线性的脉络。相对于我们听到的故事,这样的展览给了我们线性阅读的机会,让我们一步步的观看着党的成长。
参观过纪念馆之后,我们转去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地去看伟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大都是一些装饰简单的窑洞。当我走进这带着各自特点的房间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名为真切的感觉。我看着带有各种指示线的作战地图,想象着彭总司令伏案桌前,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我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就仿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他在这个单调的窑洞里,翻着《共产主义宣言》,思考着未来的方向。时光匆匆,人已离去,画满红线的地图和带着褶皱的书留到了现在。我想这就是旧物的意义,哪怕岁月沧桑人易老,那些保有当时痕迹的特殊的物品得到了留存。它让人们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想象出当年的模样,让人们以这种更为真切的方式去看到历史并留存于心。
纪念馆和旧址我想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延安革命纪念馆向我们展示的是纵向的历史,是时间的长河,它让你能够理清历史的脉络;革命老区旧址展示的是横向的历史,是静止的一刻,它让你能够看到真切的历史。通过对其的参观记录,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延安精神和党的历史。而现在延安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延安革命老区的人们体现出来。在延安生活的这几天,我们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看到车辆总是为行人让路,看到善谈的司机给我们介绍当地的特色,和谐淳朴的精神一直在这片红色的圣地里,在朴实的延安人民心中传递着。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不是也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绵绵不息。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有这次跨越省份的调研,才会有详细的记录和后续的完善。我们也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让红色故事广为人知,在传承红色精神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9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